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游子吟/迎母漂上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迎母漂上作译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游子吟/迎母漂上作注解

1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2
临:将要。
3
意恐:担心。
4
归:回来,回家。
5
谁言:一作“难将”。说。小草。这里比喻子女。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6
报得:报答。
7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迎母漂上作背景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游子吟/迎母漂上作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作者简介

孟郊
孟郊 唐代诗人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山壮马力短,马行石齿中。
十步九举辔,回环失西东。
溪水变为雨,悬崖阴濛濛。
客衣飘飖秋,葛花零落风。
白日舍我没,征途忽然穷。
边地春不足,十里见一花。
及时须遨游,日暮饶风沙。
方凭指下弦,写出心中言。
寸草贱子命,高山主人恩。
游边风沙意,梦楚波涛魂。
一日引别袂,九回沾泪痕。
自悲何以然,在礼阙晨昏。
名利时转甚,是非宵亦喧。
浮情少定主,百虑随世翻。
举此胸臆恨,幸从贤哲论。
明明三飞鸾,照物如朝暾。
欻驾空清虚,徘徊西华馆。
琼轮暨晨抄,虎骑逐烟散。
惠风振丹旌,明烛朗八焕。
解襟墉房内,神烟鸣璀璨。
栖景若林柯,九弦空中弹。
遗我积世忧,释此千载叹。
怡眄无极已,终夜复待旦。
劝尔勤耕田,盈尔仓中粟。
劝尔伐桑株,减尔身上服。
清霜一委地,万草色不绿。
狂飙一入林,万叶不著木。
青春如不耕,何以自结束。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