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梦·的的缘愁得
咏梦·的的缘愁得
的的缘愁得,蒙蒙与醉和。
轻随云浩荡,暗越岭嵯峨。
夜店嗟偏短,春闺想最多。
关山归识路,江渚去凌波。
梁落中宵月,楼横欲曙河。
隔帘休警鹊,近烛任飞蛾。
游远宁烦载,穿深岂畏诃。
寒惊瑶作障,暖恋锦成窝。
蝴蝶谁家信,鸳鸯别浦歌。
静嫌风动竹,闹怯雨鸣荷。
寂历窗扃纸,低迟帐卷罗。
知情唯枕共,送恨忽钟过。
缟袂香犹在,朱弦字不磨。
记来还仿佛,寻去已蹉跎。
宿烬分余麝,残妆晕浅螺。
忧欢情总幻,离合事皆讹。
池上吟芳草,庭前觅旧柯。
既因思是种,复念睡为魔。
易断俄如此,难凭竟若何。
阳台莫重问,千古笑巫娥。

作者简介

高启
高启 元代诗人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秋江水冷无人渡,群鸥忍饥愁日暮。
白头来往似渔翁,心思捕鱼江水中。
眼明见鱼深出水,复恐鱼惊隐芦苇。
须臾衔得上平沙,鳞鬛半吞犹见尾。
江鱼食尽身不肥,平生求饱苦多饥。
却猜人少忘机者,海上相逢不飞下。
一禽不鸣深树烟,明月下照高僧禅。
独开西阁咏清夜,秋河欲堕山苍然。
长松掀髯若群龙,下绕宫阙云千重。
凤凰山头望前殿,翠涛正涌金芙蓉。
海门日出潮初上,白鹤飞来近仙掌。
百官候缀紫宸班,露滴朝衣气森爽。
汉宫杨柳唐宫花,容易零落空繁华。
何如可献至尊寿,茯苓美似安期瓜。
銮舆因恋湖山好,楼阁清阴胜蓬岛。
不知风雨汴陵前,虏卒新樵几株倒。
当时榻前初进图,黄金趣赐闻传呼。
何年流落在人世,父老犹看思旧都。
客行近过吴山下,落叶空林惟败瓦。
岂无画史似前人,秋色凄凉不堪写。
延秋门上乌啼霜,羯奴晓登天子床。
江头老臣泪暗滴,万乘西去关山长。
公卿相率作降虏,草间拜泣如群羊。
当时不识颜平原,岂复知有张睢阳?
孤城落日百战后,瘦马食尾人裹疮。
男儿竟为忠义死,碧血满地嗟谁藏。
贺兰不斩上方剑,英雄有恨何时忘。
千年海上见祠庙,古苔丛木秋风荒。
摩挲画壁尘网里,勇气烨烨虬须张。
巫歌《大招》客酹酒,忠魂或能来故乡。
北风怒发浮云昏,积阴惨惨愁乾坤。
龙蛇蟠泥兽入穴,怪石冻裂生皴纹。
临沧观下飞雪满,横江渡口惊涛奔。
空山万木尽立死,未觉阳气回深根。
茅檐老父坐无褐,举首但望开晴暾。
苦寒如此岂宜客,嗟我岁晚飘羁魂。
寻常在舍信可乐,床头每有松醪存。
山中炭贱地炉暖,儿女环坐忘卑尊。
鸟飞欲断况无友,十日不敢开衡门。
朅来京师每晨出,强逐车马朝天阍。
归时颜色暗如土,破屋暝作饥鸢蹲。
陌头酒价虽苦贵,一斗三百谁能论。
急呼取醉竟高卧,布被絮薄终难温。
却思健儿戍西北,千里积雪连昆仑。
河冰踏碎马蹄热,夜斫坚垒收羌浑。
书生只解弄口颊,无力可报朝廷恩。
不如早上乞身疏,一蓑归钓江南村。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