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七夕相寻旧宅来
七夕·七夕相寻旧宅来
七夕相寻旧宅来,鸡头月下脊令杯。
饮残谁问天边事,独自婆娑弄影回。

作者简介

苏泂
苏泂 宋代诗人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夜读老杜诗,如对老杜面。
此翁历艰难,往往诗中见。
曩吾游川蜀,所恨年数浅。
草堂闻无人,正在成都县。
断碑蚀苔藓,扪读知几遍。
寻思隐其下,终日弄书卷。
庶几平生心,所得未应偭。
亲庭臣行在,归计乖初愿。
言瞻浣花里,卮水乃缺献。
人间画图样,皮骨怪丰腆。
京华四十载,褐短更驴蹇。
至今彼堂上,唇绽齿微现。
独馀双眸子,利若秋江剪。
因何太瘦生,贫贱恐不免。
耒阳一脔炙,饮食知味鲜。
后人美肴膳,出语秽虾蚬。
那知独角龙,妙用天行健。
至其得意处,力斡造物转。
神雷破潜穴,霹雳飞雨片。
武夫荷戈战,飒沓旗鼓偃。
蛟鼍呿波浪,宗庙罗黻冕。
鞭车甫平陆,梯磴忽绝巘。
又如虚空内,一气互游衍。
有足恣驰驱,不行渠自远。
苍茫鬼神会,惨惨颜状变。
春荣与秋悴,时节随晦显。
凤鸣朝阳桐,诸鸟徒巧啭。
关雎乐不淫,小弁亲不怨。
此身付天地,宁作青紫楦。
低头向严武,陵辱非所便。
百年禀忠孝,句法老益练。
君看夔州作,大冶金百炼。
麟经示褒贬,此物足懲劝。
蜀山上摩天,蜀水下如线。
山川蕴精异,翁句丽而典。
荒郊夜徂半,隔巷闻惊犬。
分明梦见翁,握手一笑倩。
殷勤得软语,意若深予眷。
文章致隆贵,嗤点到群彦。
何当同宗文,相与携笔研。
百年鬓发春风晚,十二阑干落照微。
多事钱塘江上水,送人离别送人归。
制阃三年名,亭台一日违。
江山云外款,鼓吹月中归。
夜气轻杯力,霜棱迫妓围。
明当趁朝谒,回首此依依。
出门莽莽无所适,青草门前少行客。
读书妄意学周孔,行年三十头雪白。
朝廷伏闻治清静,贱子何忧官得失。
平生志气渺江海,前日诗名漫梁益。
相公青毡化乌有,大似不蒙稽古力。
恭惟元佑全盛时,左右明王非列辟。
尔时吾祖亦遭逢,曾与坡范同入直。
同朝人士服该贯,后世儒生犹辟易。
石羊去作高资梦,金榜空馀岘山宅。
烂然朱紫照一门,绵亘百年随社稷。
中兴郎从间有人,往往命薄中道塞。
只今晨星颇相望,岂不稽首荷王泽。
先中人间亦筮仕,曾未几见捐禄食。
坐令诸子各困顿,须与祖世事乖隔。
忠肝痛胆欲谁付,冷屋风灯但萧瑟。
明知长短均一尽,自是炎凉心所恻。
昨蒙宗公置牙齿,事下丞相当审覈。
驽才不堪驾十乘,爝火或可继残夕。
纵然得遂岂其志,未免妻嫂有轻色。
诸兄生儿任门户,两弟行当问家室。
祖宗祭祀足依赖,插架牙签肯终毕。
至尊恭己正南面,下采刍荛及群策。
男儿努力要及时,致君尧舜收故物。
春风吹花人满江城,醉击珊瑚夜吹笛。
属予寄傲谅兹契,隐肆壶天许分席。
西游酹酒吊杜甫,东望吟诗怀李白。
萧湘南浮窥舜葬,淮海北上巡禹迹。
归来故旧半为鬼,未死一身长百疾。
向之经行辄梦寐,江汉沱潜犹彷佛。
尘埃熏人眼生翳,文字不立口挂壁。
樊笼日月安足恃,会觅丹砂变形质。
时哉鹏翼倘相逢,俯仰人间访畴昔。
田舍东湖隔,楼居北户升。
感时秋鬓白,怀友晚山青。
病不妨书读,闲应养性灵。
敝裘苏季子,四海一飘萍。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