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令·吴山青
相思令·吴山青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相思令·吴山青译文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船儿扬帆要远行。

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 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船儿扬帆要远行。

相思令·吴山青注解

1
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
2
青:青翠。
3
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
4
妾:我。
5
罗带: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
6
同心结:将罗带系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象征定情。
7
潮已平:指江水已涨到与岸相齐。

相思令·吴山青背景

《长相思·吴山青》是诗人独居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种梅养鹤,终身未娶,人称“梅妻鹤子”。一阕《长相思》,便道出了他关怀人间情爱的款款心曲,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因此,在人们心目中,这位清心寡欲、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和靖先生”,貌似是与爱情无缘。

相思令·吴山青赏析

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

上片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下片承前,“君泪盈,妾泪盈”,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作者简介

林逋
林逋 宋代诗人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碧蒲红蓼白莲房,一片栾栌撼水光。
海岸空闻有孤绝,山中休道更清凉。
惊飞翡翠当轩鸟,袅过旃檀别院香。
最爱晚天吟枕上,好云遥耸数峰长。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鲁望无来已百年,又生吾辈在林泉。
谁知隐遁为高尚,敢道文章到圣贤。
月界晓窗琴岳润,竹摇秋机墨云鲜。
南塘一霎霏微雨,更拥渔蓑上钓船。
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犹欣接绪馀。
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
马卿才大常能赋,梅福官卑数上书。
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浩然巾杖立秋钟,院舍门门细径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
不厌浮尘擬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