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其二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译文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观书有感·其二注解

1
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2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3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4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5
中流:河流的中心。

观书有感·其二背景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这是组诗的第二首。

观书有感·其二赏析

从题目看,这两首诗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作者写的却是诗,因为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说话。

前两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是说昨夜春潮初涨,江面上升,水大流急,往日常常搁浅于江边的蒙冲巨舰今天也犹如羽毛飘浮,显得是如此轻盈,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后两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是说回顾江水低浅之时,船夫们虽然竭尽全力费尽周折去拉纤、推移,也依然是白费力气,船只难以前进,今日江水充盈,巨船驰骋于江心,无须外在的推拉之力也能够昂首挺胸地向前航行。

全诗则以江边、春水、巨舰为意象,通过水涨水落船行船止的日常现象展现出了这样一条自然规律:万物运行各有其理,条件不成熟时无论如何劳作也是徒劳无益,只有条件成熟才会优游自如、水到渠成。

作者简介

朱熹
朱熹 宋代诗人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脱却儒冠著羽衣。
青山绿水浩然归。
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
回头祗见冢累累。
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暮雨朝云不自怜。
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
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知向潮边弄碧漪,栏干三抚漾晴辉。
流传妙语惊离阔,想像清游欲奋飞。
公去不应停驿骑,我来直欲挂朝衣。
南州高士何由见,且看新荷出水稀。
玉立寒烟寂寞滨,仙姿潇洒净无尘。
千林摇落今如许,一树横斜独可人。
真与雪霜娱晚景,任从桃柳殿残春。
绿阴青子明年事,众口惊嗟鼎味新。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