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译文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山中明月随着客人的光临慢慢升上夜空,主人客人觥筹交错,逸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在幽幽竹林之下,谁还会觉得桃花源遥不可及呢?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黄莺鸣啼,天色欲晓,宴席将散,心中不免怅然;抬眼望去,一朵白云正环绕于孤峰之上。

山中明月随着客人的光临慢慢升上夜空,主人客人觥筹交错,逸兴不浅。 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在幽幽竹林之下,谁还会觉得桃花源遥不可及呢? 黄莺鸣啼,天色欲晓,宴席将散,心中不免怅然;抬眼望去,一朵白云正环绕于孤峰之上。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注解

1
花源:即桃花源。
2
巘:山峰。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赏析

这是一首回赠诗,表现了诗人对王维亦官亦隐生活的羡慕,从“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中,可以体会诗人的隐退之思。全诗清新幽远,新颖别致,自然浑厚,读之回味无穷。

开头“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两句,一写客人,一写主人。起句实写客人,虚写主人。客人光临,主人自然要出来迎接。“山月”是实写,点题之“春夜”。月随客到,以助主人之兴。自然带出下句“主人兴不浅”:这句实写主人,虚写客人。主人兴不浅,客人自然也不会减半分,可见宾主之欢悦。起句说月随客到,“客”即诗人自己,大有反客为主的味道,显示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无间。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两句中“今宵”承“山月”,四句“谁觉花源远”照应“兴不浅”。春山夜月,幽幽修竹,月光朗照,一片朦胧,寂静安闲,而宾主逸兴不浅,远离尘世杂念,不能不让人想起世外桃源。此中暗含了诗人对主人生活的钦羡向往。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写莺啼将晓,主宾各散,如彼孤云之还绝巘。这里,“还”字点明宴会将散,诗人将还。着一“孤”字,显见诗人别后之失落与孤单。复着“绝”字,语意更甚,更为怅然。全诗清新幽远,读之回味无穷,如品香茗,久尝愈觉其香。

作者简介

钱起
钱起 唐代诗人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僻陋病者居,蒿莱行径失。
谁知簪绂贵,能问幽忧疾。
珂声未驻门,兰气先入室。
沉疴不冠带,安得候蓬荜。
清扬去莫寻,离念顷来侵。
雀栖高窗静,日出修桐阴。
枕上忆君子,悄悄唯苦心。
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
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啼鸟起。
谁家少妇事鸳机,锦幕云屏深掩扉。
白玉窗中闻落叶,应怜寒女独无衣。
三峰花畔碧堂悬,锦里真人此得仙。
玉体才飞西蜀雨,霓裳欲向大罗天。
彩云不散烧丹灶,白鹿时藏种玉田。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诀一延年。
定力无涯不可称,未知何代坐禅僧。
默默山门宵闭月,荧荧石壁昼然灯。
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岩悬拄杖藤。
昔日舍身缘救鸽,今时出见有飞鹰。
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
不知凤沼霖初霁,但觉尧天日转明。
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