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
今兹商用事,余热亦已末。
衰年旅炎方,生意从此活。
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
晚风爽乌叄盍λ沾菡邸。
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
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园蔬抱金玉,无以供采掇。
密云虽聚散,徂暑终衰歇。
前圣慎焚巫,武王亲救暍。
阴阳相主客,时序递回斡。
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
萧萧紫塞雁,南向欲行列。
欻思红颜日,霜露冻阶闼。
胡马挟雕弓,鸣弦不虚发。
长鈚逐狡兔,突羽当满月。
惆怅白头吟,萧条游侠窟。
临轩望山阁,缥缈安可越。
高人炼丹砂,未念将朽骨。
少壮迹颇疏,欢乐曾倏忽。
杖藜风尘际,老丑难翦拂。
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
贱夫美一睡,烦促婴词笔。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唐代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孤舟登瀼西,回首望两崖。
东城干旱天,其气如焚柴。
长影城窈窕,馀光散唅呀。
大江蟠嵌根,归海成一家。
下冲割坤轴,竦壁攒镆铘。
萧飒洒秋色,氛昏霾日车。
峡门自此始,最窄容浮查。
禹功翊造化,疏凿就欹斜。
巨渠决太古,众水为长蛇。
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
我今远游子,飘转混泥沙。
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
茅栋盖一床,清池有馀花。
浊醪与脱粟,在眼无咨嗟。
山荒人民少,地僻日夕佳。
贫病固其常,富贵任生涯。
老于干戈际,宅幸蓬荜遮。
石乱上云气,杉清延月华。
赏妍又分外,理惬夫何夸。
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
书此豁平昔,回首犹暮霞。
大旱山岳燋,密云复无雨。
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
封内必舞雩,峡中喧击鼓。
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
吁嗟公私病,税敛缺不补。
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
暴尪或前闻,鞭巫非稽古。
请先偃甲兵,处分听人主。
万邦但各业,一物休尽取。
水旱其数然,尧汤免亲睹。
上天铄金石,群盗乱豺虎。
二者存一端,愆阳不犹愈。
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
复吹霾翳散,虚觉神灵聚。
气暍肠胃融,汗滋衣裳污。
吾衰尤拙计,失望筑场圃。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侵临洮。
渭水逶迤白日净,陇山萧瑟秋云高。
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
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东城抱春岑,江阁邻石面。
崔嵬晨云白,朝旭射芳甸。
雨槛卧花丛,风床展书卷。
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
呼婢取酒壶,续儿诵文选。
晚交严明府,矧此数相见。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