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王大娘戴竿
咏王大娘戴竿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咏王大娘戴竿译文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勤政楼前百技竞赛,各自展现自己的高超与魅力,而王大娘的长竿更是鹤立鸡群,惊险美妙无比。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谁能料到妇女反而更有力气,顶着长竿犹自嫌轻,还要在上面顶个木山,叫人在山上翻滚歌舞。

勤政楼前百技竞赛,各自展现自己的高超与魅力,而王大娘的长竿更是鹤立鸡群,惊险美妙无比。 谁能料到妇女反而更有力气,顶着长竿犹自嫌轻,还要在上面顶个木山,叫人在山上翻滚歌舞。

咏王大娘戴竿注解

1
楼:指勤​政楼​。
2
百戏:指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
3
绮罗:指妇女穿的有纹彩的丝织品,此处指王大娘。
4
翻:反而,反倒。
5
著:一作“着”。

咏王大娘戴竿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此诗题下有注:“《太平御览​》云:唐明皇御勤政楼,大张乐,罗列百技。时教坊有王大娘者,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辍。时晏以神童为秘书正字,方十岁,帝召之,贵妃置之膝上,为施粉黛,与之巾栉,令咏王大娘戴竿。晏应声而作,因命牙笏及黄纹袍赐之。”《明皇杂录》也有类似记载:唐玄宗在新落成的勤政楼前举行欢庆活动,观赏百戏,有个教场艺人王大娘表演了戴竿技艺。她头戴百尺长竿,竿上面还有做成仙境模样的木山,并让一名小男孩在山上表演歌舞节目。这时才10岁的刘晏已做了皇帝的秘书正字,被唐玄宗诏于楼中,杨贵妃​就让神童刘晏针对勤政楼下百戏争新和王大娘头戴百尺竹竿的精湛表演作一首赞美诗。刘晏应声而作了此诗。

咏王大娘戴竿赏析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前二句展示了一幅让人惊叹的画面。王大娘那细细的长竿顶着那么大的一座木山,还有一个小孩子在山上翻滚出入,真够刺激。而着一“唯”字,更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妙。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后两句进一步写出王大娘超乎常人的力量与神妙绝伦的技艺。“谁谓”的反问语气更突出了人们的惊讶诧异,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此诗不仅再现了唐玄宗勤政楼前人们观赏百戏的热闹场面,对王大娘过人的力量和神妙的技艺表示了由衷的赞叹,而且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盛唐​时期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安宁和谐。据《太平​御览》记载,刘晏写下此诗,博得了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一片赞颂,唐玄宗非常高兴,赏赐了刘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领黄纹袍。

作者简介

李昂
李昂 唐代诗人

李昂(并非唐文宗李昂),诗作很少,全唐诗中仅存其二首,他的生平事迹也记载极少,只知道他在开元时任考功员外郎。虽然李昂在唐代诗人里毫无名气,存诗也少,但他的诗作还是相当不错的,写得激越豪壮,恰似一曲嘹亮雄健的军中乐章,能从中感受到大唐盛时那贲张的血脉。

李昂(并非唐文宗李昂),诗作很少,全唐诗中仅存其二首,他的生平事迹也记载极少,只知道他在开元时任考功员外郎。虽然李昂在唐代诗人里毫无名气,存诗也少,但他的诗作还是相当不错的,写得激越豪壮,恰似一曲嘹亮雄健的军中乐章,能从中感受到大唐盛时那贲张的血脉。
草堂列仙楼,上在青山顶。
户外窥数峰,阶前对双井。
雨来花尽湿,风度松初冷。
登栈行不疲,入谿语弥静。
云能去尘服,兼欲事金鼎。
正直心所存,谄谀长自省。
适知幽遁趣,已觉烦虑屏。
更爱云林间,吾将卧南颍。
天门街里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
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少年买意气,百金不辞费。
学剑西入秦,结交北游魏。
秦魏多豪人,与代亦殊伦。
由来不相识,皆是暗相亲。
宝马青丝辔,狐裘貂鼠服。
晨过剧孟游,暮投咸阳宿。
然诺本云云,诸侯莫不闻。
犹思百战术,更逐李将军。
始从灞陵下,遥遥度朔野。
北风闻楚歌,南庭见胡马。
胡马秋正肥,相邀夜合围。
战酣烽火灭,路断救兵稀。
白刃纵横逼,黄尘飞不息。
虏骑血洒衣,单于泪沾臆。
献凯云台中,自言塞上雄。
将军行失势,部曲遂无功。
新人不如旧,旧人不相救。
万里长飘飖,十年计不就。
弃置难重论,驱马度鸿门。
行看楚汉事,不觉风尘昏。
宝剑中夜抚,悲歌聊自舞。
此曲不可终,曲终泪如雨。
寒仗丹旄引,阴堂白日违。
暗灯明象物,画水湿灵衣。
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归。
空馀燕衔士,朝夕向陵飞。
汉祚惟永,神功中兴。
夙驱氛祲,天覆黎蒸。
三光再朗,庶绩其凝。
重熙累叶,景命是膺。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