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译文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注释山光:傍山的日影。池月:池边的月色。东上:从东面升起。

赏析此句清描淡写,诗人用“忽”、“渐”二字,巧妙地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

原文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注解

1
山光:傍山的日影。
2
池月:池边的月色。
3
东上:从东面升起。
4
开轩:开窗。
5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6
清响:极微细的声响。荷花。极微细的声响。
7
恨:遗憾。
8
感此:有感于此。
9
中宵:整夜。
10
劳:苦于。
11
梦想:想念。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 唐代诗人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你喜欢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