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出自 唐代 戴叔伦《过三闾庙》

译文暮色茫茫,秋风骤起江面,吹进枫林,听的满耳萧萧。

注释秋风:一作“秋烟”。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赏析诗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季节是“秋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点缀,渲染出凄清萧瑟的气氛,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

原文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过三闾庙注解

1
沅湘:指沅江和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
2
屈子怨何深:此处用比喻,屈子指屈原,句意屈原的怨恨好似沅(yuán)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样。多么地深。
3
秋风:一作“秋烟”。
4
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作者简介

戴叔伦
戴叔伦 唐代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