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杜的词语
- 101、杜门绝迹: 谓隐居不出。
- 102、杜隙防微: 杜隙防微dù xì fáng wēi (1) 渐:指事物发展的开端。萌:萌芽。杜绝渐生的变故而防患于未然 例 复制孝经,广陈德行,杜隙防微,预所有抑。——《三国志·秦宓传》 英 nip (crush,check) the matter in the bud;desteroy evils before they become apparent
- 103、杜微慎防:杜:杜绝,断绝;慎:谨慎。杜绝细微,谨慎防备萌芽。即消灭祸患难与共于萌芽状态之中。
- 104、杜口无言: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 105、杜口裹足: 杜口裹足dùkǒu-guǒzú (1) 闭口不言,裹足不前。形容胆小恐惧,不敢向前 例 杜口裹足,莫肯向秦耳。——《史记·范雎蔡泽传》 英 too frightened to speak or move
- 106、杜荆州:晋杜预曾官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故称。
- 107、杜家中弟:指汉杜钦。《汉书.杜缓传》:"缓(杜缓)六弟,五人至大官……唯中弟钦官不至而最知名。"后以"杜家中弟"泛指布衣名士。
- 108、杜绝人事: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 109、杜口绝言: 犹言杜口无言。
- 110、杜里:犹棠阴。喻惠政。
- 111、杜机: 1.见"杜德机"。
- 112、杜秋之年:指风尘女子已过盛年。
- 113、杜五:杜甫祖父杜审言,与苏味道﹑李峤﹑崔融齐名,时称"文章四友"。杜甫亦善诗,且宏扬光大,故后称杜甫为杜五。
- 114、杜门晦迹:关闭大门,隐匿自己的踪迹。
- 115、杜弃:拒绝,屏弃。
- 116、杜米: 1.本地所产﹑不从商贩而来的米。
- 117、杜门自绝: 关闭大门,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 118、杜默为诗:杜:杜撰、臆造。杜默:指孤陋寡闻。孤陋寡闻,随意杜撰之诗。
- 119、杜学: 1.亦称"杜学"。 2.指晋杜预对《左传》的解释。
- 120、杜嘿:沉默不语。
- 121、杜格:陷阱中的尖桩。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设施。
- 122、杜废: 1.谓堵塞断绝。
- 123、杜多:梵文Dhūta的译音,亦译作"头陀"。谓除去衣﹑食﹑住三种贪欲。也用以称行脚乞食的僧人。
- 124、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
- 125、杜葵:即杜衡。参见"杜衡"。
- 拼音dù
- 注音ㄉㄨˋ
- 笔划7
- 繁体杜
- 五笔SFG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2) 同本义杜,甘棠也。——《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杜树大者插五枝。——《齐民要术》(3) 姓动词(1) 堵塞杜,塞也。——《小尔雅·广诂》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大司马》。注:“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2) 又如: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杜隔(阻塞隔离);杜闭(堵塞,关闭);杜禁(堵塞)(3) 关门,封闭 。杜乃护王。——《书·费誓》。注:“闭也。”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强公室,杜私门。——《史记·李斯列传》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汉书·王陵传》。 颜师古注:杜,塞也,闭塞其门也。塞隘杜津。——《汉书·叙传》(4) 又如:杜口(闭口不说);杜门却扫(关闭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杜门晦(屏)迹(关闭大门,隐匿自己的踪迹)(5) 杜绝,制止 。如:杜心(绝望);杜谏(谏止;制止);杜弊(杜绝作弊);杜弃(拒绝,屏弃);杜遏(禁绝,阻止)(6) 冲击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管子·度地》(7) 拒绝。如:杜黜(排斥,黜退) [查看更多]
D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