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豆的词语

  • 151、油豆腐:一种豆制食品。豆腐经油炸而成。
  • 152、血豆腐: 血豆腐xiědòufu (1) 用动物的血制成的豆腐状的食品 英 blood curd
  • 153、豌豆苗:蔬菜的一种。豌豆的嫩茎叶。
  • 154、豌豆叶:即豌豆苗。
  • 155、水豆腐: 水豆腐shuǐdòufu (1) 〈方〉一般存放在水中的嫩豆腐 英 soft beancurd
  • 156、觞酒豆肉: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因以'觞酒豆肉'泛指饮食。
  • 157、山豆根: 常绿灌木。叶互生,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小叶卵圆形。花白色蝶形。荚果紫黑色。根可入药,有解热消炎的作用。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山豆根》。
  • 158、撒豆成兵:撒放豆子,变成军队,是中国历史典故之一。
  • 159、撒豆谷: 1.即撒谷豆。参见"撒谷豆"。
  • 160、肉豆蔻: 肉豆蔻ròudòukòu (1) 一种硬而芳香圆球形的种子,广泛用为香料。又称“肉果” 英 nutmeg
  • 161、青豆房: 1.南朝梁简文帝《与慧琰法师书》﹕"辩论青豆之房﹐遣惑赤华之舍。"后遂以"青豆房"指僧房﹑僧舍。
  • 162、青豆舍: 1.即青豆房。僧房。
  • 163、萁豆相煎: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以'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
  • 164、奶豆腐:用动物的奶汁做成的豆腐状食物。
  • 165、磨豆腐: 磨豆腐mòdòufu (1) 〈方〉以石磨研豆使碎而制豆腐;比喻翻来覆去地说 英 say repeatedly
  • 166、毛豆节: 1.福州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 167、麦饭豆羹:羹:汤。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 168、麻婆豆腐: 用调味品烹调成的又麻又辣的豆腐羹。相传为麻婆所创,故称。
  • 169、麻豆腐: 麻豆腐mádòufu (1) 做团粉等剩下的渣子,可以做菜吃 英 cooking starchs' residue
  • 170、绿豆糕: 绿豆糕lǜdòugāo (1) 用糖和绿豆粉制成的糕点 英 mung bean cake
  • 171、緑豆芽:绿豆经水浸渍萌发出的豆芽,为一种蔬菜。保持原有营养成分,甘平无毒,兼有解酒毒﹑热毒等功效。
  • 172、緑豆青: 1.曲节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曲节草》。
  • 173、緑豆皮儿: 1.歇后语。绿豆脱皮,青色即褪,因谐音为"请退"。
  • 174、料豆儿: 料豆儿liàodòur (1) 喂牲口的黑豆、黄豆等 英 black bean as feed for cattle,horse
  • 175、两豆塞耳: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拼音dòu
  • 注音ㄉㄡ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KU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2)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豆,古食肉器也。——《说文》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3) 又于豆于登。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4) 又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5) 古代容器 。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6) 又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7)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8) 又如: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9) 古代重量单位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十六黍为一豆。——《说苑辨物》(10) 样子像豆的东西 。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11)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