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和蔼: 和蔼hé’ǎi (1)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例 和蔼的教师 英 kindly;affable
  • 2、和爱:和善亲爱;和善可亲。
  • 3、和霭: 和霭hé ǎi (1)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例 和霭的教师 英 kindly;affable
  • 4、和寳:即和璧。
  • 5、和比:和睦;和谐。
  • 6、和璧: 和璧hé bì (1)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璧” 例 得楚和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 和璧天下所共传宝。 英 He Shi Bi
  • 7、和辩:温和而善辩。
  • 8、和表:即华表。古代陵墓﹑宫殿等前所立的表柱。
  • 9、和布: 1.宣布。和,通"宣"。 2.和畅布散。
  • 10、和缠:谓和应曲调。缠,原指《缠令》﹑《缠达》,古曲调名。
  • 11、和昶: 和昶hé chǎng (1) 和暖舒适 例 和昶的舞厅 英 (of a wind)gentle and pleasant
  • 12、和畅: 和畅héchàng (1) 和暖舒适 例 和畅的舞厅 英 (of a wind)gentle and pleasant
  • 13、和冲: 1.谦和淡泊。 2.古指天地气合以生万物的和气。
  • 14、和酬:谓以诗作酬答他人。
  • 15、和淳:平和淳朴。
  • 16、和粹:平和纯朴;纯粹。
  • 17、和答: 1.酬答别人的诗。 2.谓与声响应和。
  • 18、和籴:北魏至明清政府强制收购民间粮食的官买制度。
  • 19、和鼎: 1.谓调味。古以盐﹑梅调味,因以"和鼎"指盐﹑梅。 2.比喻辅佐君主的宰臣。
  • 20、和铎:犹起哄。
  • 21、和風: 和风héfēng (1) 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英 moderate breeze (2) 温和的风 例 和风拂面 英 soft breeze
  • 22、和附: 1.随声应和。 2.响应归附。
  • 23、和甘: 1.指甜美之味。 2.指风调雨顺。
  • 24、和哥: 亦作“和哥”。 亦作“和哥”。 指多人应和而重复吟唱的一节歌曲。 应和他人之歌声而歌唱。 指酬和的诗歌。亦作:和哥和哥
  • 25、和歌: 亦作“和哥”。 亦作“和哥”。 指多人应和而重复吟唱的一节歌曲。 应和他人之歌声而歌唱。 指酬和的诗歌。亦作:和哥和哥
  • 26、和羹: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 喻宰辅之职。
  • 27、和弓:调弓。谓调试弓体的强弱。
  • 28、和姑:半夏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半夏》。
  • 29、和雇:古代官府出价雇用人力。
  • 30、和顾:古代官府出价雇用人力。
  • 31、和恒: 1.和顺安定。《书.洛诰》:"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蔡沈集传:"和者使不乖也;恒者,使可久也。"一说犹和悦。
  • 32、和哄: 犹言赶热闹;凑趣。
  • 33、和厚: 1.指性情温和敦厚。 2.谓性质平和,气味淳厚。 3.指情谊融洽深厚。
  • 34、和缓: 和缓héhuǎn (1) 平和舒缓,使平和舒缓 例 和缓一下气氛 英 ease up;relax
  • 35、和驩:汉殿名。
  • 36、和惠: 1.温和仁惠。
  • 37、和婚: 1.犹和亲。
  • 38、和辑:和睦团结。指与他人﹑他族等和睦相处。
  • 39、和霁:指天气和暖放晴。 犹和蔼。
  • 40、和集:和睦团结。 指与他人﹑他族等和睦相处。
  • 41、和奸:亦作“和奸”。谓男女双方无夫妻关系而自愿发生性行为。见“和姦”。
  • 42、和简:宽和简约。
  • 43、和节: 1.协调;合适。 2.犹调节。 3.温和的节令。
  • 44、和谨:谦和谨慎。
  • 45、和敬:和顺恭敬。
  • 46、和静: 1.犹和谐;平和安静。
  • 47、和僦:指古时官府出价雇用百姓人力。
  • 48、和酒:古代的一种酒。
  • 49、和局: 和局héjú (1) 比赛 不分胜负的结局 英 drawn game (2)竞赛 相等的得分数 英 tie
  • 50、和居:和睦相处。
  • 51、和均: 谓文雅而有风度。 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协。 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 52、和钧:谓使计量标准准确划一。
  • 53、和恺:和乐。
  • 54、和口:适口;可口。
  • 55、和朗:和谐响亮。 犹清朗,晴朗。
  • 56、和厉:指气候的好与坏。和,暖和;厉,凛冽。
  • 57、和利:和乐安利。
  • 58、和栗:谓和顺而严正。
  • 59、和礼:合于礼教。
  • 60、和理: 1.中和之道。 2.谓处事和洽而得当。
  • 61、和离:指古乐调和之钟﹑编离之磬,配置适当,发音和谐。旧律指夫妻同意离异。
  • 62、和良:温和纯良。
  • 63、和邻: 1.与邻国媾和交好。 2.指和好的邻国。
  • 64、和令: 1.和善。 2.和谐畅适。 3.宣布节令时禁。和,通"宣"。
  • 65、和铃:古代车铃。和在轼前,铃在旗上。
  • 66、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鸾"。
  • 67、和銮: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鸾"。
  • 68、和啰:众声交相应和貌。
  • 69、和罗: 1.香名。 2.排列匀称。
  • 70、和买:犹和市。 宋代,政府于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绢偿还﹐谓之和买。北宋末至南宋初,和买成为重赋,诸路先后按比例或全部折纳现钱,折价屡增。
  • 71、和美: 和美héměi (1) 和谐美好 例 她有一个和美的家庭 英 harmonious and happy
  • 72、和媚: 1.温和美好。 2.和顺谄媚。
  • 73、和浼:和颜请求。
  • 74、和盟:和好结盟。
  • 75、和弭:谓和解弭兵。
  • 76、和勉:和睦互勉。
  • 77、和面:和面就是在粉状的物体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粘性。用水揉和面粉。根据水温,和面又分为凉水和面,温水和面,热水和面,每一种和面方法揉制成的面不同。
  • 78、和敏:谦和慧敏。
  • 79、和民: 1.使民和顺安定。 2.与民和洽。
  • 80、和鸣:1、互相应和而鸣。 2.比喻夫妻和睦。
  • 81、和谋: 1.谓求其温和。
  • 82、和木:和,小笙,管乐器;木,柷﹑敔之类的打击乐器。借指高雅的音乐。
  • 83、和穆:和睦恭敬。 调和;和畅。
  • 84、和睦: 和睦hémù (1) 相处融洽友好 例 行陈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例 和睦相处 英 harmony;concord;amity
  • 85、和南:佛教语。佛门称稽首﹑敬礼为和南。
  • 86、和闹:哄吵,吵闹。
  • 87、和暖: 和暖hénuǎn (1) 气候温和;暖和 例 天气和暖 例 和暖的阳光 英 pleasantly warm
  • 88、和傩: 1.方言。谓和睦同心。
  • 89、和嫔:王莽时宫内女官名。
  • 90、和璞:亦作'和朴'。 即和氏璧。亦借指美玉。
  • 91、和棋: 和棋héqí (1) 下棋等双方不分胜负 英 a draw in chess or other board games
  • 92、和欺:犹哄骗。
  • 93、和洽: 和洽héqià (1) 和睦融洽 例 天下和洽 英 in harmony
  • 94、和谦:和蔼谦虚。
  • 95、和惬:犹和洽。
  • 96、和清:温和清朗。
  • 97、和丘:古代所说八极中东北方的地名。
  • 98、和邱:古代所说八极中东北方的地名。
  • 99、和娶:古律谓与他人妻合谋,使其与本夫离异,而娶之为己妻。
  • 100、和曲: 1.歌曲中集体谐声合唱的部分。

和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百和香: 1.由各种香料和成的香。
  • 2、保和殿:殿名。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而宣和殿后﹐又创立保和殿者﹐左右有稽古﹑博古﹑尚古等诸阁﹐咸以贮古玉印玺﹐诸鼎彝礼器﹐法书图画尽在。'此指宋殿。清代保和殿为紫禁城内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干清门前。始建于明代,初建时称谨身殿,后改名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清雍正以后,朝考新进士及每岁除夕筵宴外藩,在此殿进行。
  • 3、饱和点: 1.化学上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的极限或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极限。 2.泛指事情的最高限度。
  • 4、饱和烃:分子中只含单键的碳氢化合物。分开链烃和闭链烃两类。前者如甲烷ch 、乙炔 c2h 等,后者如环丙烷 h2cch h c 、环己烷 等。
  • 5、永和初: 永和初Yǒnghé chū (1) 永和:东汉顺帝的一个年号。初:第一年 例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后汉书·张衡传》 英 the title of Emperor Shun's reign in Eastern Han
  • 6、共和党: 美国的两大主要政党之一。1854年由辉格党、自由土壤党以及一部分民主党人组成。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奴隶制。后与民主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没有固定的党纲,只有不同时期的竞选和施政纲领。凡是投该党候选人选票的,就可被视为该党党员。该党的标志是象。
  • 7、灵和殿: 1.南朝齐武帝时所建殿名。
  • 8、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 9、宣和殿: 宋宫殿名。
  • 10、中和殿:北京故宫三大殿之一。
  • 11、堕和罗:南海古国名。亦译作"独和罗"。南与盘盘,北与迦罗舍佛,东与真腊相接,西邻大海。见《旧唐书.南蛮传》﹑《新唐书.南蛮传下》故地或以为在今湄南河下游。
  • 12、善和坊: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五:"崔涯者,吴楚之狂生也,与张祜齐名。每题一诗于娼肆,无不诵之于衢路……祜涯久在维扬,天下晏清,篇词纵逸,贵达钦惮,呼吸风生,颇畅此时之意也。赠端端(李端端)诗曰:'觅得黄骝鞁绣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扬州近日浑相诧,一朵能行白牡丹。'"后因以"善和坊"指士人冶游赋诗之地。
  • 13、共和制: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定期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
  • 14、共和国:实施共和政体的国家。
  • 15、耶和華: 耶和华Yēhéhuá (1) 上帝——希伯来语“上帝”一词的基督教的按字母直译,这个译名过去很长时间被许多基督教徒认为是希伯来语中以四个字母组成的上帝的神圣名称的真实转译,但现在认识到它只是一个后期的混合词,从未由犹太人使用过 英 Jehovah
  • 16、缓和剂: 名称:缓和剂 别名:缓和剂 组成:蜀葵根5钱,亚麻仁4钱,小麦蒸饼10钱。
  • 17、大和绘: 日本古代绘画。形成于公元9世纪初。以描写日本人民的生活、风俗和景物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代表作有《源氏物语绘卷》、《扇面写经》等。作品色彩柔和明丽,线条自然流畅,富有抒情味。
  • 18、敬和堂: 湖南敬和堂制药有限公司是以中药制剂和原料为主体,集生物制品、中成药、保健食品的科研、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 19、昆和麦: 传说背明国所产的一种麦。
  • 20、灵和柳:《南史.张绪传》﹕"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后遂以为咏柳常用之典。
  • 21、梅和柳:词牌《生查子》的别名。因宋韩淲《生查子.梅和柳》词有"山意入春情,都是梅和柳"句而得名。参阅《词谱》卷二。
  • 22、鸣和鸾: 谓车行鸾和相鸣应。五种驾车马的技术之一。
  • 23、调和漆: 油漆的一类,用干性油、颜料等制成的叫做油性调和漆,用树脂、干性油和颜料等制成的叫做磁性调和漆。一般不需调配就能使用。
  • 24、禅和气:僧侣习气。
  • 25、前和头: 见“前和 ”。
  • 26、取和儿:求得和睦。
  • 27、义和拳: 义和拳,义和团Yìhéquán,Yìhétuán (1) 于1900年试图用暴力把外国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并强迫本国基督教徒放弃基督教信仰的秘密会社的成员 英 the Boxers;Yihetuan,corps of Righteousness and Harmony
  • 28、软和和: 软和和ruǎn huo hé (1) 口∶柔软、柔和的 例 软和和的褥子 英 soft (2) 温和的;顺从的;亲切的 例 给老太太说几句软和和的话儿 英 gentle;kind
  • 29、沙和尚: 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沙悟净的别名。
  • 30、边和尚:五代边镐的诨名。
  • 31、大和尚:对高僧的尊称。 后世僧寺中住持亦称之。
  • 32、女和尚: 尼姑的别称。
  • 33、山和尚: 鸟名。因其鸣声似和尚念经而得名。
  • 34、花和尚: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
  • 35、六和塔: 1.亦称"六合塔"。 2.在浙江省杭州市城南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塔为八角形﹐外观十三级,内分七层﹐高约六十米。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吴越王钱俶建以镇江潮﹐其地旧有六和寺﹐故名。历代屡毁屡修。解放后重加修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杭州市名胜之一。
  • 36、太和汤:亦作'大和汤'。即酒。 谓沸水。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二.热汤》。
  • 37、泰和汤: 指酒。
  • 38、六和亭: 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西部驮垟圩村。
  • 39、义和团: 清末我国北方人民自发组织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团体。原名“义和拳”,开始活动于山东,不久扩展到北方各省。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时,义和团奋起抗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后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联合进攻下失败。参见“义和拳 ”。
  • 40、義和團: 清末我国北方人民自发组织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团体。原名“义和拳”,开始活动于山东,不久扩展到北方各省。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时,义和团奋起抗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后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联合进攻下失败。参见“义和拳 ”。
  • 41、耶和瓦: 1.即耶和华。
  • 42、违和感: 合不来;不相容的感觉;不调和〔不谐调〕的感觉。
  • 43、性和谐: 指配偶双方在性生活时达到彼此愉悦美满的境地。性和谐不是以是否出现高潮为标志。
  • 44、许和子:唐代宫廷歌手。又名永新,吉州(今江西吉安市)永新县人。女。生于乐工之家。开元(713-714)末被选入宫,在宜春院为乐伎。善歌,且能变新声。唐玄宗赐大酩(娱乐性集会)于勤政楼,因广场喧哗欲罢,永新出楼歌唱,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安史之乱后,流落民间。
  • 45、宣和体:北宋宣和年间画院中形成的一种绘画流派及风格。多以山水﹑花鸟﹑宫室台阁为题材,强调"格法",讲究工致富丽。
  • 46、二和药: 二煎药。即将煎过一次的中草药,再次加水煎成的汤药。
  • 47、耶和华: 耶和华Yēhéhuá (1) 上帝——希伯来语“上帝”一词的基督教的按字母直译,这个译名过去很长时间被许多基督教徒认为是希伯来语中以四个字母组成的上帝的神圣名称的真实转译,但现在认识到它只是一个后期的混合词,从未由犹太人使用过 英 Jehovah
  • 48、颐和园: 颐和园Yíhéyuán (1) 在北京西郊,当时是慈禧太后的行宫 例 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英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 49、雍和宫:在北京内城东北角安定门内,为北京最大的喇嘛寺院。原为清世宗胤禛府第,雍正三年改名雍和宫,乾隆九年改为喇嘛寺。雍和宫建筑布局前半部分疏朗,后半部分密集,起伏有致,飞檐雕栋,宏大华丽。主要建筑有影壁﹑牌坊﹑山门﹑天王殿﹑正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其中万福阁为宫内最大建筑,黄瓦三层楼阁,内有檀香木弥勒站像,高二十六米,体躯雄伟。法轮殿内还有六米多高铜像,为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塑像,神态含蓄,造型生动。
  • 50、元和脚:唐刘禹锡戏称柳宗元的书法。后亦指柳公权书法。脚,指笔形中的捺,俗称捺脚,代指书法。
  • 51、元和格:即元和体。
  • 52、合和痣: 合和痣的释义是掌心痣的一种称呼。
  • 53、乐和和: 1.见"乐呵呵"。
  • 54、大和上:即大和尚。用以称年高有德的佛教僧人。日本淡海三船有记载中国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唐大和上东征传》。
  • 55、乾和酒: 唐贞观年间,国运昌盛,酒业大进。
  • 56、亲和力: 亲和力qīnhélì (1) 亲近与结合的力量 例 鼓励两岸人民互访、交流,藉以消除隔阂,增强亲和力 英 affinity
  • 57、禅和子:参禅人的通称。有亲如伙伴之意。和,谓和尚。
  • 58、大和汤: 见“太和汤 ”。
  • 59、大和炮: 在星际争霸2中发射前有3秒蓄力研发费用:水晶100、气体100。
  • 60、神和子: 1.传说中五代时神仙屈突无为的别名。据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载,乖崖公张咏每游京师,寄封丘之逆旅。有一道人,与之邻房,日会饮酒,固问姓名,曰:"我神和子也。"并云异日将相见于成都。后张公为成都守,物色访之,终无所见。代者将至,复至天庆观,经一小径,入一小堂院中,四壁多古人画像,扫尘视之,中有一道人,仿佛逆旅所见,题曰"神和子"。公怅然自失,乃知所见正此人。
  • 61、神和病: 旧时迷信者所谓一种鬼神附体的病。
  • 62、三和土: 即三合土。
  • 63、相和歌:古歌名。
  • 64、元和体: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开创的一种诗风。因昌盛于元和(唐宪宗年号)年间,故名。
  • 65、一和和: 犹言一种种。
  • 66、大和散: 名称:大和散 组成:熟干地黄、当归(洗,焙)、人参、地骨皮、赤芍药、甘草各等分。
  • 67、中和乐: 唐乐曲名。
  • 68、油和米: 源自北京奥运会主题曲《you and me》,这两个单词的发音刚好和汉字的油和米一样。
  • 69、中和节:唐德宗贞元五年,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是日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里闾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见《新唐书.李泌传》。
  • 70、体和用: 体和用(体,用):体,就是身体、本体、躯干、主体、根基的意思。用,就是活动、发展、从属、枝叶的意思。
  • 71、众和数: 一个自然数的各位数字之和。
  • 72、杂和菜: 把多种剩菜掺和在一起的菜。
  • 73、长和宫: 在台湾省新竹市北门街一五五号。
  • 74、议和菜: 平时人们重视“口彩”,就尽量避讳说“蒜”字。
  • 75、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27个国家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的缔结“和约”的会议。实际操纵会议的是美、英、法三国首脑,苏俄未被邀请。这次会议名为“和会”,其实是帝国主义大国重新分割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是对苏维埃俄国实行武装干涉的组织中心。经过长时间的激烈争吵,勉强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会议无视中国的主权,决定让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帝国主义的这种强权政治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76、白足和尚:后秦鸠摩罗什弟子昙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淖而未尝污湿﹐时称"白足和尚"。后亦用以指高僧。
  • 77、饱和蒸气:饱和蒸气的压强。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饱和蒸气压也不同。同种物质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不遵循查理定律。
  • 78、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已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 。如果在同一温度下,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即尚未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 ,称“不饱和溶液”。如果溶质是气体,还要指明气体的压强。
  • 79、不饱和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或叁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可分开链烃和闭链烃环烃两大类。前者性质活泼,易发生加成、聚合等反应,如乙烯、丁烯二酸等;后者如环戊二烯、苯炔等。
  • 80、隋珠和璧: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泛指珍宝。
  • 81、随珠和璧: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随侯珠﹐又称灵蛇珠。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先后献给武王﹑文王﹐均以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淮南子.览冥训》。后以'随珠和璧'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
  • 82、布袋和尚:五代时僧人。名契此,明州奉化今属浙江 人。
  • 83、惠风和畅: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 84、趁水和泥:利用现成的水来搅泥。比喻乘机行事。
  • 85、春和景明:春光和煦,景色明媚。
  • 86、春风和气: 形容温和融乐的气氛或和善的态度。
  • 87、融和骀荡: 1.和煦荡漾。
  • 88、画荻和丸: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 89、调和鼎鼐: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 90、哆哆和和:表达不清楚貌。
  • 91、風和日美: 1.见"风和日丽"。
  • 92、風和日暖: 风和日暖fēnghé-rìnuǎn (1) 形容天气暖和,微风和煦 例 阳春三月,风和日暧 英 sunny
  • 93、風和日麗: 风和日丽fēnghé-rìlì (1) 形容天气晴朗温和(多用于春天) 英 (of weather) fine and warm
  • 94、風和日暄: 風和日暄fēng hé rì xuān (1) 形容天气暖和,微风和煦 例 阳春三月,风和日暧 英 sunny
  • 95、附扁和缓:古代四大名医的并称。
  • 96、协和婚赋:犹和亲。
  • 97、冲和仙膏:冲和仙膏属中医方剂范畴。
  • 98、曲高和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谓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难得。后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 99、过海和尚:指唐高僧鉴真。因其东渡至日本传播佛教教义,故称。
  • 100、大和国家: 日本古代奴隶制国家。公元3世纪兴起于本州中部大和(今奈良)地区。5世纪统一日本。统治者初称“大王”,后改称“天皇”。实行部民制。后豪族专权,皇权衰落。645年大化改新后,确立天皇统治,日本进入封建时代,大和时代结束。大和国家与中国积极发展关系,中国文化陆续传入日本。

和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安和: 1.安定和平;安定和睦。 2.安详平和。 3.平安,安好。 4.犹晴和,温和。
  • 2、拔和:宋杂剧的后散段。由杂扮艺人扮演,内容多为没有进过城见过世面的乡下人闹的笑话。
  • 3、百和:亦作'百和香'。
  • 4、保和:谓保持心志和顺,身体安适。
  • 5、葆和:保持恬淡平和。葆,通"保"。
  • 6、饱和: 饱和bǎohé (1)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液中所含溶质达到最高限度,比喻事物达到最大限度 英 satiate;saturate;fill to capacity
  • 7、逼和: 逼和bīhé (1) 比赛用语,指棋类或某些球类比赛中,原来处于劣势的一方,经过顽强拼搏,迫使对方接受和局 英 tie
  • 8、卞和:春秋楚人。相传他得玉璞,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于荆山下,文王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
  • 9、餐和: 1.亦作"飡和"。亦作"飱和"。 2.谓生活于和平融洽的环境中。
  • 10、儳和: 1.从旁插言。 2.谓插言附和。
  • 11、搀和: 搀和chānhuo (1) 搅拌混杂 例 水泥和沙子搀和 例 细粮粗粮搀和着吃 英 blend;mix
  • 12、羼和: 1.把不同的东西掺混在一起。
  • 13、倡和: 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应答。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指以诗词相酬答。 犹倡随。特指夫唱妇和。 一人提出主张,他人附和,以相呼应。
  • 14、唱和: 唱和chànghè (1) 以原韵律答和他人的诗或词 英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using the same rhyme sequence (2) 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英 one singing a song and the others joining in the chorus
  • 15、畅和:犹和谐。
  • 16、成和: 和合;调和。
  • 17、冲和: 1.亦作"冲和"。 2.淡泊平和。 3.语本《老子》:"冲气以为和。"后以"冲和"指真气﹑元气。
  • 18、崇和: 1.修好;亲善友好。
  • 19、詶和:以诗文相酬答。
  • 20、酬和: 酬和chóuhè (1) 酬对奉和;用诗词应答 例 乘兴酬和五言诗一首 英 respond (to a poem) with a poem
  • 21、处和: 1.奉行平和之道。 2.讲和;调解。
  • 22、舛和:犹违和。因生理失调而致病。
  • 23、淳和:质朴温和。 仁厚平和。 醇正中和。
  • 24、纯和:纯正平和。多指性格或气质。
  • 25、春和: 春日和暖。
  • 26、醇和: 醇和chúnhé (1) 仁厚平和 英 (of taste,quality,etc.)pure and mild
  • 27、慈和: 慈和cí hé 1.  慈祥温和。 英 kindly and amiable; 2.  慈爱和睦。
  • 28、粹和: 1.精纯和美。 2.指纯和之气。
  • 29、打和:表演技艺。
  • 30、答和:依韵和诗。
  • 31、带和:混杂。
  • 32、蹈和:遵循谦和之道。
  • 33、迭和:互相唱和。
  • 34、发和:谓诱发和睦之心。
  • 35、焚和: 1.谓毁灭中和之性。
  • 36、丰和:释义为五谷丰熟,风调雨顺。
  • 37、奉和: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
  • 38、附和: 附和fùhè (1) 随着别人说或做 例 点头附和 英 echo;chime in with;follow;parrot;in chorus;trail after
  • 39、抚和:安抚和辑。
  • 40、坿和: 1.附和。
  • 41、辅和:调和,协调。
  • 42、敷和: 犹敦睦。
  • 43、干和:一种不搀水的酿酒法,转指不搀水的酒。
  • 44、感和:谓召致和气。
  • 45、赓和:  
  • 46、共和: 共和gònghé (1) 也称共和制。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相对 英 republicanism
  • 47、恭和:谦恭温和。
  • 48、媾和: 媾和gòuhé (1) 交战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也指一国之内交战团体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战争 例 有时,他也在信中夹杂一些对政治的看法以及媾和条件。——《柏林之围》 英 reach agreement;make peace
  • 49、汩和:扰乱和气;损伤元气。
  • 50、寡和:能唱和的人很少。
  • 51、乖和: 反常;不和谐。 犹违和。指有病。
  • 52、诡和: 1.假意附和。
  • 53、函和:和合,协调。
  • 54、含和: 蕰藏祥和之气。常喻仁德。 指含有温暖之气。
  • 55、鹤和:《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后以"鹤和"谓唱和,应答。
  • 56、弘和:宽宏和善。
  • 57、呼和:犹呼应。
  • 58、滑和:谓扰乱中和之道。
  • 59、怀和:犹安宁。
  • 60、缓和: 缓和huǎnhé (1) 使不再紧张;变和缓 例 缓和紧张局势 英 relax;ease up;mitigate (2) 作用或感官上温和;减轻 英 mild;demulcent;mitigated;alleviate
  • 61、欢和:犹欢谐。
  • 62、回和: 1.亦作"回和"。 2.环绕,环抱。
  • 63、贿和:送钱财买得和解。
  • 64、惠和:仁爱和顺。
  • 65、混和:混杂融合。
  • 66、剂和:调药;调和。
  • 67、技和:宋代杂剧的散段。
  • 68、济和:谓达到太平。
  • 69、辑和:团结和睦。
  • 70、戢和: 安辑和睦。
  • 71、驾和:组合谐和。
  • 72、浃和:和洽。
  • 73、煎和: 1.煎煮调味;烹调。
  • 74、讲和: 讲和jiǎnghé (1) 彼此和解,不再打仗或争执 英 settle a dispute
  • 75、交和: 1.犹讲和。 2.交融和谐。 3.古代军事用语。谓两军相对。
  • 76、搅和: 搅和jiǎohuo (1) 搅拌调和 例 搅和水泥 英 mix (2) 搅乱 例 事情让他搅和糟了 英 mess up;embroil
  • 77、焦和:汉献帝初平中期,任青州刺史。
  • 78、节和:节令和顺。
  • 79、结和: 1.媾和言好。
  • 80、荆和:1.指古代春秋时的楚人卞和。 2.器物和氏璧。
  • 81、静和:安静平和。
  • 82、九和: 指秋天。 香名。
  • 83、就和:靠拢﹐亲近。
  • 84、均和:调和;协调。
  • 85、康和:平安。 安宁和顺。
  • 86、宽和: 宽厚谦和。
  • 87、垒和:垒门。
  • 88、厘和:治理协和。
  • 89、两和: 1.兵营左右门。 2.借指守卫营门的军士。 3.友好的两方。
  • 90、凉和:凉爽。
  • 91、连和: 1.联合;交好。
  • 92、邻和:谓邻国或邻居相和好。
  • 93、灵和: 1.指柔和恬淡清心寡欲的修养。 2.指祥和的政治气氛。 3.引申为和谐协调。 4.古代善琴者。 5.殿名。 6.指柳。
  • 94、六和: 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孔颖达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按郑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后用以指多种美味。 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 95、鸾和:鸾与和。古代车上的两种铃子。
  • 96、銮和:犹和鸾。
  • 97、买和: 1.出钱私下了结官司。 2.旧指边将贿赂敌人以买取和好。
  • 98、密和:谓亲近和睦。
  • 99、民和: 民众和睦团结。 民众的信赖。
  • 100、鸣和: 1.鸣声谐和的车铃。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和组词,和的组词,和字怎么组词,和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和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和字在开头的组词有347个,和字在中间的组词有261个,和字在结尾的组词有359个。
  • 拼音hé,hè,huó,huò,hú
  • 注音ㄏㄜˊ,ㄏㄜˋ,ㄏㄨㄛˊ,ㄏㄨㄛˋ,ㄏㄨ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TKG

基本释义

hé形容词(1) 和谐;协调。和,相应也。——《说文》和,谐也。——《广雅》音声相和。——《老子》乐从和。——《国语·周语下》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圣人为能和。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2)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3) 和顺;平和 。如:和衷(和善。今称和衷共济,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济艰难);和昶(和畅);和直(平和爽直;和顺正直);和正(和顺端正)。(4) 和睦;融洽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言和而色夷。——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 又如:和友(和睦友爱);和比(和睦;和谐);和居(和睦相处);和勉(和睦互勉)。(6) 喜悦 。如:和悦(和乐喜悦);和喜(和洽喜悦);和愉;和怿(和悦)。(7) 暖和;和煦;晴和海上风和日暖。——刘斧《青锁高议》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天稍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和无寡。——《论语·季氏》(8) 又如:和清(温和清朗);和媚(温和美好)(9) 适中;恰到好处 。如:和售(以平价相买卖);和成(适量的饮食);和口(适口;可口);和味(适口之食)(10) 指身体健康舒适和于身也。——《战国策·赵策》(11) 又如:和宜(合适,舒服);和胜(病愈);和舒(和畅舒适)。(12) 日语的,日本的 。如:汉和辞典;和服。(13) 搀和,混和。松脂蜡和纸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泪珠和笔墨齐下。——清· 林觉民《与妻书》动词(1) 调和;调治;调适 。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2) 和解;息争而归和平与楚以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 又如:和番(以婚姻安抚外族,和睦异族);和盟(和好结盟);和邻(与邻国媾和交好);和宁(和解,平息);和释(和解;消除)。(4) 弈棋或赛球等的结局不分胜负 。如:这盘棋和了。(5) 交易 。如:和售(平价交易);和价(谓官定的平价);和籴(古代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和市(指与少数民族交易)。(6) 合。汇合;结合 。如:和合。名词(1) 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 。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2) 和平 。如:讲和;求和;议和。介词(1) 与;跟 。如:和人群一同去。(2) 向;对;跟 ——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3) 跟 ——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连词(1) 与 。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2) 加在一起 。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3)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 。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4) 另见hè;hú;huó;huò;huo。hè动词(1) 应和;跟着唱荆轲和而歌。——《战国策·燕策》拊石而和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当哭相和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2) 又如:唱和;曲高和寡;和歌(应和他人之歌声而唱歌)。(3) 附和;响应 。如:和从(附和顺从);一倡百和;一唱百和。(4) 以诗歌酬答;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作诗词 。如:和章(酬和他人的诗章);和答(酬答别人的诗);和酬(以诗酬答他人)。(5) 答应;允许 。如:和应(犹应和)。(6) 另见hé;hú;huó;huò;huo。huó动词(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2) 另见hé;hè;huó;huò;huo。huò动词(1) 揉和。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如:和揉(在粉状物中加液调匀揉合);和解(犹溶解);和丸(比喻母亲教子勤学);和熊(为母亲教子勤学之典)(2) 另见hé;hè;hú;huò;huo。hú动词(1) 掺合;混杂 。如:和药(调制药物);豆沙里和点儿糖;和羹;和泥儿。(2) 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文明小史》(3) 蒙哄,欺骗 。如:和哄(哄骗);和欺(哄骗)。量词(1) 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韦义方去怀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儿来。——《古今小说》(2) 用于洗东西或煎中药换水,相当于“次”、“道” 。如:衣裳已洗四和;头和药。(3) 另见hé;hè;hú;huó;huo。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