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开头的词语
更多- 1、察按:审察。
- 2、察辨: 1.详审而明辨。
- 3、察辩: 1.明察善辩。 2.指古代的"察士"和"辩者"。
- 4、察捕:侦察捕捉。
- 5、察看: 察看chákàn (1) 细看以求了解情况 例 察看地形 英 observe;watch;look carefully (2) 犯错误而给予的处分。将犯错误者继续留职,以观其是否改正错误 例 开除公职,留厂察看 英 place on probation within
- 6、察觉: 察觉chájué (1) 发觉,看出来 例 我已觉察出小陈神色不对 英 detect;perceive;become aware of
- 7、察访: 察访cháfǎng (1) 调查访问 英 inquire;investigate;look into;go about to find out
- 8、察察: 察察cháchá (1) 洁净的样子 例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 clean;spotless
- 9、察院:唐监察御史的官署名。 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简称察院,清因之。御史出差在外,其驻节的衙署亦称察院;京师巡城御史称五城察院。 明代官职名。巡按察院的简称。明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专以察吏安民,职权与汉刺史相似。因为巡按全衔为'巡按某处监察御史',故称为'巡按察院',简称'察院'。院试的考场。察院是各道御史的衙门,各省学政最初多由御史出任,所以院试的考场叫察院。
- 10、察悉:侦察知悉。
- 11、察纳: 察纳chánà (1) 审查采纳 例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英 examine and accept
- 12、察观:观察,考察。
- 13、察举:汉代选官制度。始于武帝时,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合格即任以官职,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是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 14、察问:考察讯问。
- 15、察核: 1.犹审核;审察。
- 16、察知:观察了解。
- 17、察眉:《列子.说符》:"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后因以"察眉"谓察看人的面容便知道实情。
- 18、察探:探察 tànchá ∶寻求察访∶探询并察看 ∶察看;探查探察地形
- 19、察听: 1.审察听取。 2.犹探听;打听。
- 20、察谅:(动)(请人)体察原谅(多作书信用语)。
- 21、察理:谓苛察地治理。
- 22、察勘:实地调查。
- 23、察典: 1.考核官吏的大典。明制对官吏六年考核一次,清改为三年。
- 24、察只:宋代方言。当世无双,独一无二之意。
- 25、察究:考察推究。
- 26、察吏:明察的官吏。
- 27、察晓: 1.访察,了解。
- 28、察相:明察的相臣。
- 29、察览: 1.考察;观察。 2.审阅。
- 30、察警:察看警戒。
- 31、察风:观察情况。
- 32、察允: 1.明察允许。
- 33、察战:官职名。三国吴设置的负责监视吏民的职官。《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是岁使察战到交址调孔爵﹑大猪。"裴松之注:"察战,吴官名号,今扬都有察战巷。"《晋书.五行志上》:"六年十月,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是时嬖人张布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而韦昭﹑盛冲终斥不用,兼遣察战等为内史,惊扰州郡,致使交址反乱,是其咎也。"一说"察战"为人名。清沈涛谓《三国志》无书官而不书人姓名例。参阅沈涛《铜熨斗斋随笔》卷五。
- 34、察言:审察言论。
- 35、察阅:审阅。
- 36、察照: 1.注意,关注。 2.多作公文用语。犹查照。请对方注意文件内容,或按照文件内容办理。
- 37、察官:监察御史的别称。
- 38、察色: 1.观察颜色。 2.观察脸色。
- 39、察微:明察细微。
- 40、察士: 1.明察之士。 2.特指名辩家。
- 41、察书: 1.谓校正勘定他人书写的文字。
- 42、察伺: 1.观察窥伺。
- 43、察选:察举。
- 44、察识:明察识别。
- 45、察罕:蒙古语。指白颜色。
- 46、察刻: 1.苛察刻薄。
- 47、察子:探子;官府的密探。
- 48、察验: 1.审查;检查。
- 49、察考: 1.谓调查,考察,追究。
- 50、察慧: 1.亦作"察惠"。 2.聪明有智慧。
- 51、察度: 1.观察长度。
- 52、察断: 1.审察判断。
- 53、察辞:谓审察言辞的真伪虚实。
- 54、察判:审理判决。
- 55、察廉: 1.犹举廉。汉朝选用官吏的一种方法,由郡国荐举廉洁之士,经过考察,任以官职。
- 56、察敏: 1.聪明敏捷。
- 57、察恕:犹言体察谅解。
- 58、察视: 1.考察;视察。 2.仔细看,查看。 3.官职名。监察御史的别称。
- 59、察收:犹查收。
- 60、察失:察觉过失。
- 61、察事:古代专指为官府侦探民间情况。
- 62、察夺:经过考察研究而作出决定。
- 63、察议: 1.清代官吏有过失交部议罚,轻者叫做"察议"。
- 64、察狱: 1.审理狱讼案件。
- 65、察惠: 1.见"察慧"。
- 66、察见: 1.察看分辨。
- 67、察脉: 1.诊脉。
- 68、察推:官名。观察推官的省称。宋苏轼有《自径山回得吕察推诗用其韵招之宿湖上》。
- 69、察覈: 1.犹审核;审察。
- 70、察閲:审阅。清林则徐 《批新安大鹏营为英国三板在大屿洋面被盗禀》:“惟察閲夷帖情节,失事之夷商等,何以俱无姓名?”
- 71、察今: 词语解释⒈ 《吕氏春秋》篇名。“察今”为明察当今形势之意。文中认为法令制度的颁布实施要随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拘泥于古法。语言流畅,多用比喻,“刻舟求剑”等成语即出于本文。
- 72、察传: 词语解释⒈ 《吕氏春秋》篇名。“察传”即明察传闻之意。文中认为传闻中的事物往往有似是而非之处,应加以审察、深思和验证,否则将铸成大错,甚至导致国亡身死。文章多用寓言故事为论据,生动有趣。
- 73、察渊鱼: 能够看见深渊里的鱼的人是不吉祥的。
- 74、察里津:见“伏尔加格勒”(133页)。
- 75、察举制: 1、选拔。2、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荐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3、监察检举。
- 76、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cháyán-guānsè (1) 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其心意 英 check what one says against what he does;observe the words and gestures of sb.;watch a person’s every mood
- 77、察颜观色: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 78、察察而明: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
- 79、察见渊鱼:渊:深水潭。比喻察看到了别人的隐私、秘密。
- 80、察己知人: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 81、察言观行: 1.谓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 82、察今知古: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
- 83、察三访四: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
- 84、察哈尔省: 察哈尔省,中国原省级行政区,简称“察”,察哈尔特别区建于1912年,察哈尔特别区政府初驻直隶省张北县,民国十七年改置为察哈尔省,省会驻万全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析万全县县城置张垣市(张家口市),省会改为张垣(今张家口市桥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重新进行了调整,晋北雁北地区和大同市并入察哈尔省。 察哈尔还是清朝的一个八旗编制,今天的察哈尔名称则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辖的三个旗。
- 85、察察为明: 察察为明cháchá-wéimíng (1) 以苛察小事来显示精明 英 astute on petty things;be keen in trivial matters;take fault-finding for smartness
- 86、察其所安:由外在的行为和情趣可进而了解其人。
- 87、察合台文: 从中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中亚地区一种已经消亡的文字。
- 88、察尔汗盐湖:察尔汗盐湖,是中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与茶卡盐湖齐名,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由达布逊湖以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等盐池汇聚而成,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等多条内流河注入该湖。
- 89、察里津保卫战: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保卫察里津的战斗。1918-1919年,南线红军在斯大林等指挥下,连续三次击退白军对察里津的围攻,从而保证了对中央地区的粮食供应。
- 90、察见渊鱼者不祥:古代谚语。明察太过,知道别人隐私者不祥。
- 9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词语解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chá shì sú měi yuè tǒng jì chuán ]⒈ 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 92、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词语解释⒈ 1933年5月,冯玉祥等与共产党人合作组成的抗日队伍。1933年春,日本侵略军攻占热河,向河北、察哈尔进犯。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吉鸿昌(共产党员)、方振武等以部分西北军旧部为基础,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同盟军抗击日伪军进犯,先后收复不少失地,部队从几千人发展到十余万人。8月,在蒋介石的破坏和威胁下,冯玉祥离开张家口,吉鸿昌、方振武等宣布成立抗日讨贼军,继续在热河、长城一带抗击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的夹攻,至9月底失败。
察中间的词语
更多>>- 1、按察使:按察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名。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由宋代提点刑狱演变而来。《按察使》是连载于百度小说的古代言情类网络小说,作者是十月春。
- 2、都察院: 都察院dūucháyuàn (1) 明清时的中央监察机构 英 the central conerol organization in Ming,Qing dynasties
- 3、观察使:官名。唐于诸道置观察使,位次于节度使。中叶以后,多以节度使兼领其职。无节度使之州,亦特设观察使,管辖一道或数州,并兼领刺史之职。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任甚重。宋观察使为虚衔,无定员。
- 4、观察力: 观察力guānchálì (1) 物质上或思想上的观察能力 例 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观察力 英 eye;visual awareness
- 5、观察家:政治评论家。通常用做报刊上重要政治评论文章作者的署名。
- 6、观察员: 观察员guān chá yuán 1. 为了在飞行中进行观察与飞机驾驶员伴随一起飞行的人。 英 observer; 2. 在会议时派往观察和听取情况的代表,但不作为正式参加者。 3. 担负观察任务的人员。如战斗中专门担负观察任务的战士。
- 7、观察哨: 观察哨guāncháshào (1) 观察当面敌情的哨兵。为弥补观察所的不足或根据部队作战的需要派出。通常由一至数人担任 英 observation post
- 8、观察所: 军队作战时,为观察战场而设置的场所,通常设在隐蔽而又视野开阔的地点。
- 9、检察院: 检察院jiǎncháyuàn (1) 国家机关,有审查批准逮捕、决定起诉并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的职能 英 procuratorate
- 10、检察官: 检察官jiǎncháguān (1) 负责刑事案件的法官,他负责接受控告、讯问当事人及证人,进行调查并提起公诉 英 juge d'instruction;public procurator
- 11、檢察員: 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担任检察职务的人员。其任免依法律规定。
- 12、检察长: 检察机关的领导人,领导检察院的工作。对提起公诉的案件,由检察长或由他指定检察员以国家公诉人的资格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并监督审判活动是否合法。
- 13、检察厅: 旧中国检察机关的通称。
- 14、警察局: 警察局jǐngchájú (1) 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并拥有行政、司法权力的政府部门 英 police
- 15、警察署:旧时维治地方治安的警察办事机关。
- 16、痛察察:犹痛煞煞。形容悲痛之甚。
- 17、巡察使: 巡察使xúncháshǐ (1) 官名。唐前期中央派遣的巡察地方水旱灾害的官职,多以五品以上官员充之,考察官吏,巡视灾情 英 Xunchashi,official post
- 18、侦察兵: 侦察兵zhēn chá bīng 1. 军队中担负侦察任务的专业兵;侦察部队中战士的统称。 英 scout; 2. 被派遣去搜集并带回情报(如敌人的位置和行动的情报)的人。
- 19、侦察机: 用来在空中进行侦察活动的飞机,装有空中摄影机和其他特种技术器材。
- 20、督察警:督察警指对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现场执法、执勤等活动进行监督的警察。
- 21、检察员: 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担任检察职务的人员。其任免依法律规定。
- 22、监察器: 监视某一区域。
- 23、富察姓: 富察姓源于女真族,出自古靺鞨族黑水部富察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或以地名为氏。
- 24、侦察员: 侦察员zhēncháyuán (1) 直接担负侦察任务的人员的统称 英 scout
- 25、明察暗访: 明里观察,暗里询问了解。指多方面了解情况。 亦作:明查暗访
- 26、听篱察壁:暗中探听别人的动静。
- 27、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 28、洞察一切: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 29、洞察其奸: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 30、洞幽察微:彻底地看到幽深微妙处。
- 31、观形察色: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 32、观貌察色: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 33、观风察俗:观察国风民俗。
- 34、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 35、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míngchá-qiūháo (1) 明细观察秋日兽类的毫毛。极言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 英 omniscient
- 36、切切察察: 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亦作:切切嚓嚓
- 37、微察秋毫: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
- 38、析微察异:谓仔细观察﹑辨别。
- 39、侦察卫星: 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利用照相机、电视摄像机、无线电接收机或红外探测器等设备,从轨道上搜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的情报。卫星侦察具有侦察范围大,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速度快,效果好等特点。
- 40、好察迩言:迩言 ěryán 浅近的话或左右亲信的话以大知而察及迩言。——清· 刘开《问说》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诗·小雅·小旻》
- 41、暗察明访:犹言明察暗访。
- 42、钦察汗国:钦察汗国,一般称为金帐汗国(Golden Horde,1219年-1502年),又称克普恰克汗国、术赤兀鲁思,是大蒙古国的四大汗国之一。
- 43、毫无察觉: 指什么都没感觉到。
- 44、疑今察古:疑:疑问;察:考察。对于当世有所怀疑的事,通过考察历史来寻求解决。
- 45、苛察缴绕: 苛察缴绕,成语,指苛刻烦琐,显示精明。
- 46、原始察终: 探究事物的开端而察见其结果。 参见:原始要终
- 47、彰往察来: 谓彰明往事以察知未来。
- 48、体察民情:考查,观察。
- 49、众人察察: 《老子》
- 50、洞察幽微: 指对事物、道理,观察、理解得透彻。?
- 51、妙观察智: 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西方极乐刹土红色,莲花部。
- 52、堪察加半岛: 堪察加半岛Kānchájiā Bàndǎo (1) 位于俄罗斯东部,西濒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和白令海。面积约47.23万平方公里。有127座火山,其中22座为活火山,多喷泉和温泉。植被大部为苔原植物。渔业是唯一重要的经济活动。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是主要城市和港口 英 Kamchatka Peninsula
- 53、人民检察院: 我国的国家检察机关。主要职权是批准逮捕,决定起诉,出庭支持公诉,以及监督国家机关、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法律等。
- 54、电子侦察卫星: 在空间截获由雷达、通信和遥测等系统辐射的电磁信号,并测定辐射源地理位置的卫星。运行在高度约500或1000多千米的近圆轨道上。卫星将截获的电磁信号预处理后,再发送到地面接收台站,经分析便可获取机密军事情报。
- 55、警察与赞美诗:短篇小说。美国欧·亨利作于1906年。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食宿无着,想进监狱度过严冬,屡次以身试法,警察却置之不理。后来,他在教堂外面听到赞美诗,深为感动,决心重新做人,但此时却被警察抓走,并以无业游民罪关进监狱。
- 56、照相侦察卫星: 利用光电遥感器摄影而实现侦察地面目标的卫星。卫星选择在150~280千米的近地轨道上,以获取清晰的图像。按信息送回地面方式分为两类:(1)返回型。将对地面摄影后的胶片存贮在卫星上回收容器中,回收容器脱离运行轨道返回地面;(2)传输型。利用光电成像原理侦察摄影,再把图像信息记录在磁带上,在飞往地面台站控制区时,再将图像信息发送地面。
- 57、晋察冀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部分地区组建的重要军事组织。
- 58、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是人如果太精明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 59、专门人民检察院: 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置的检察机关。对其所管辖的范围行使检察权。如军事检察院等。因军队既高度集中而又分驻各地或随时换防,并有高度机密性,故在军队系统内分设各级军事检察院。
- 60、检察官工资改革:9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等,强调开展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和工资制度改革试点,促进法官、检察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 61、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词语解释⒈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6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1983年4月5日,前身是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始建于1949年8月。
- 63、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词语解释⒈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察结尾的词语
更多- 1、哀察:怜悯体察。
- 2、按察:巡察;考查。
- 3、案察:犹查处。
- 4、本察:推究,探究。
- 5、变察: 1.辨别考察。变,通"辨"。
- 6、褊察: 1.褊狭苛察。
- 7、辨察: 1.辨别考察。
- 8、辩察: 1.雄辩而详审。 2.辩者与察士。
- 9、补察: 1.补过误,察得失。
- 10、猜察: 揣测观察。
- 11、财察: 1.裁取审察。财,通"裁"。
- 12、采察:采纳察知;查访。
- 13、裁察: 1.裁断审察。
- 14、暴察:严厉,苛暴。
- 15、不察: 不察知;不了解。
- 16、参察:考察;观察。
- 17、查察:检查。犹省察。 调查;观察。
- 18、觇察:暗中侦察。
- 19、澄察:明察;洞察。
- 20、帱察:犹覆照。极言明察。
- 21、垂察:俯察,赐予审察。
- 22、刺察:探伺侦察;监察。
- 23、伺察: 侦视;观察。 指观测。
- 24、聪察:犹明察。
- 25、电察:敬词。谓明察。
- 26、调察:调查察看。
- 27、洞察: 洞察dòngchá (1) 看穿,观察得很透彻 例 洞察并能激发感情的源泉 英 pierce;see clearly;have a insight into;observe;perceive;judge (2) 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 例 洞察其本质 英 penetrate
- 28、督察: 督察dūchá (1) 监督检查 英 superintend and direct;supervise and inspect
- 29、断察:决断﹐审察。
- 30、烦察: 1.苛察。
- 31、防察:监察禁止﹔伺察防备。
- 32、访察:通过访问和观察进行调查。
- 33、俯察:1.俯首察看。 2.下察,垂察。
- 34、肐察: 1.象声词。多形容动刀动枪的声音。
- 35、槅察:象声词。
- 36、公察: 1.公正地考察。
- 37、贡察:举荐。亦指所举荐之士。
- 38、钩察: 1.亦作"钩察"。 2.探查察访。
- 39、矜察:怜悯体察。
- 40、觀察: 观察guānchá (1) 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例 我曾细心地观察我的孩子们 英 observe;survey (2) 考查或调查 例 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下显示出一个周期性结构 英 examine;inspect
- 41、涵察:犹谅察。
- 42、呵察:喝止行人,稽查盘问。
- 43、何察:查问检察。何,通"呵"。
- 44、苛察: 以烦琐苛刻为明察。
- 45、诃察:喝止行人﹐详细检查。
- 46、稽察:检查。
- 47、几察:稽查。检查;盘查。
- 48、讥察: 1.稽察盘查。 2.督察。
- 49、迹察: 1.寻迹察访。
- 50、监察: 监察jiānchá (1) 监督考察;监督检举 英 supervise;control
- 51、浅察:肤浅的见解。
- 52、简察:检察。
- 53、捡察:调查,稽查。
- 54、检察: 检察jiǎnchá (1) 检审被检举的犯罪的事实 英 procuratorial work (2) 检查;稽查 英 examine
- 55、鉴察:亦作'鉴察'。见'鉴察'。
- 56、强察: 明察,强干精明。
- 57、皎察:明察。引申为苛求。
- 58、皦察:明察。引申为苛求。
- 59、晈察:明察。
- 60、校察:察考;侦察。
- 61、觉察: 觉察juéchá (1) 看出 例 觉察出他行迹可疑 例 觉察毯子很粗糙 英 detect;perceive
- 62、节察:宋代节度使﹑观察使的合称。
- 63、禁察:犹监察。
- 64、谨察: 1.严密观察﹔谨慎考察。
- 65、精察: 1.精细明察。
- 66、京察:旧时定期考核京城官吏的制度。如明代每六年考核一次,清代则三年一次。
- 67、警察: 警察jǐngchá (1) 国家维持社会治安的武装力量,也指其中的成员 英 policeman
- 68、镜察:明察。
- 69、究察:研究审察。察知﹐察觉。
- 70、糾察: 纠察jiūchá (1) 维持公共治安的人 英 picket
- 71、局察:市或县政府的附属机关,掌理警察、警卫、民防、动员等事项,以维持地方的公共安宁。简称为「警局」。
- 72、举察: 1.检举﹐查察。 2.指选拔甄录人材。
- 73、狷察:偏急苛察。
- 74、开察:犹谅察。
- 75、考察: 考察kǎochá (1) 实地观察调查 例 考察水利工程 例 出国考察 英 investigate;make a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inspect
- 76、科察: 1.犹考察。
- 77、刻察:犹言苛刻烦琐。
- 78、窥察:1.观察。仔细察看。 2.唐、宋诸道设观察使,明清称各道道员为「观察」。
- 79、揽察:亦作“擥察”。审视明察。
- 80、览察:审察。
- 81、了察: 明了;看清。
- 82、理察:犹审理。
- 83、礼察:唐宋时监察御史分察尚书省六部。其中对礼部的监察称"礼察"。
- 84、怜察:谓察知其情而怜惜之。
- 85、谅察: 谅察liàngchá (1) 旧时书信用语,请人体察原谅 英 please forgive me;ask sb.to understand and forgive oneself
- 86、亮察: 1.亦作"亮詧"。 2.敬词,犹明鉴。多用于书信中,表示希望对方谅解的意思。
- 87、临察:监察。
- 88、六察: 1.唐宋时置监察御史﹐分察六部﹑六事﹐号六察官。 2.监察御史的代称。
- 89、逻察:巡逻侦察。宋江公望有《论逻察》文。
- 90、密察: 1.缜密明晰。 2.细致明察。
- 91、闵察: 1.怜悯审察。
- 92、明察: 明察míngchá (1) 明晰地看到;机警地发觉 例 明察秋毫 英 perceive
- 93、名察: 1.谓据星名而观察推求。
- 94、默察:默默地观察。
- 95、盘察: 盘察pánchá (1) 盘查考察 英 interrogate and examine
- 96、偏察:过分地显示精明;苛察。
- 97、铅察: 1.亦作"鈆察"。 2.犹循察。省察。
- 98、钤察: 1.钳制监察。
- 99、清察: 明审;明著。
- 100、荃察: 语本《楚辞•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旧时书信中常用为希望对方鉴谅的敬辞。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察组词,察的组词,察字怎么组词,察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察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察字在开头的组词有92个,察字在中间的组词有63个,察字在结尾的组词有204个。
- 拼音chá
- 注音ㄔㄚˊ
- 笔划14
- 繁体察
- 五笔PWFI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2) 同本义察,复审也。——《说文》览察草木。——《楚辞·离骚》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4) 明察,知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6) 调查;考察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8) 分辨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形容词明显;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