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巾鞴: 1.巾褠。头巾和单衣,为古代士人之盛服。 2.借指士人。 3.见"巾鞲"。
  • 2、巾额:指头巾前部覆额处。
  • 3、巾褠:头巾和单衣,古代士人盛服。
  • 4、巾鞲:亦作'巾鞴'。头巾和臂衣,古代武士所服。
  • 5、巾冠: 1.巾和冠,古代成人所服。亦指戴巾冠。《释名.释首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2.古成年人始戴巾冠,故亦指长大成人。
  • 6、巾盥:谓盥洗。
  • 7、巾帼: 巾帼jīnguó (1)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例 巾帼英雄 英 women in general
  • 8、巾幗: 巾帼jīnguó (1)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例 巾帼英雄 英 women in general
  • 9、巾裹: 1.头巾。 2.指以巾裹头。 3.谓举行冠礼。
  • 10、巾褐:头巾和褐衣,古代平民的服装。指不第秀才的境遇。
  • 11、巾环:缀在巾上的玉环。
  • 12、巾几:巾和案几。泛指日常起居用物。
  • 13、巾笈:即巾箱。
  • 14、巾帻:头巾,以幅巾制成的帽子。指戴上头巾。
  • 15、巾车: 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 指有帷幕的车子。 古代官名。
  • 16、巾栉:1.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 2.引申指盥洗。3.婢妾执管之事。
  • 17、巾笥:即巾箱。谓以巾包裹,藏入箱箧。
  • 18、巾舞:原称公莫舞。古代舞蹈名。因舞时以巾作道具,故名。《晋书.乐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汉高祖,且语项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隋时牛弘请以《巾舞》和《鞞舞》﹑《铎舞》﹑《拂舞》并在宴会与杂伎同设,于西凉前奏之。唐时将其曲列入清商乐中。参阅《隋书.音乐志下》﹑《旧唐书.音乐志二》。
  • 19、巾幂:亦作“巾幂”。古代覆盖、裹扎器物的巾。见“巾幂”。
  • 20、巾箧:即巾箱。
  • 21、巾箱: 巾箱jīnxiāng (1) 古时装头巾或书卷等的小箱子 英 a fold for keeping napkins or kerchiefs
  • 22、巾衍:放置头巾﹑书卷等物的小箱子。
  • 23、巾褚:布囊。
  • 24、巾帔:头巾和披肩。
  • 25、巾卷:头巾和书卷,古代太学生所用。《宋书.礼志五》:'巾以葛为之……今国子太学生冠之,服单衣以为朝服,执一卷经以代手板。'借指学生。
  • 26、巾服: 1.头巾和长衣。亦泛指士大夫的服饰。 2.穿戴巾服。
  • 27、巾子:裹头的布。
  • 28、巾衣: 1.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 2.指文士的服装。
  • 29、巾帨:手巾。
  • 30、巾拂: 1.巾和拂,古代舞蹈道具。 2.指巾舞和拂舞。 3.泛指舞蹈。
  • 31、巾舃:头巾和鞋。 指人的行踪。
  • 32、巾帓:泛指衣物。
  • 33、巾箑:绢扇。
  • 34、巾袜: 1.亦作"巾韈"。 2.头巾和袜子。《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操(曹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宋丘光庭《兼明书》卷五"徒行"引述上文作"曹公与之巾襪"。后世"巾袜"指巾帻和袜子,为男子所服用,因以借指男子。
  • 35、巾韈: 1.亦作"巾韈"。 2.头巾和袜子。《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操(曹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宋丘光庭《兼明书》卷五"徒行"引述上文作"曹公与之巾襪"。后世"巾韈"指巾帻和袜子,为男子所服用,因以借指男子。
  • 36、巾帽:指头巾或帽子。
  • 37、巾机:巾和几案。
  • 38、巾絮: 1.亦作"巾帤"。 2.头巾。
  • 39、巾帤: 1.亦作"巾帤"。 2.头巾。
  • 40、巾箱本: 亦省称“巾箱”。
  • 41、巾车之恩:巾车之恩,典故成语,意思是不忘恩情,知恩图报。《后汉书.冯异传》上说,冯异与刘秀一个“不忘巾车之恩”,一个“不忘河北之难”,谱写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话。
  • 42、巾帼丈夫: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
  • 43、巾帼须眉: 犹言女中丈夫。巾帼,指女子;须眉,指男子。称女子而有丈夫气概者。
  • 44、巾帼豪杰:代指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 45、巾帼奇才: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女子中有特殊才能的人。
  • 46、巾帼英雄: 巾帼英雄jīnguó yīngxióng (1) 女性中的英雄豪杰 英 heroine
  • 47、巾帼枭雄: 是说巾帼枭雄就是女中豪杰还有一种是说巾帼是女强人枭雄是大丈夫。
  • 48、巾国英雄:巾帼:是中国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女性中的英雄。

巾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手巾把:旧时饭馆﹑澡堂或剧场中的堂倌或富家仆人用热水沃过再拧干以供客拭面的热手巾。
  • 2、餐巾纸:  一种质地柔软的、就餐时用来擦嘴、擦手的纸。
  • 3、方巾丑:戏曲角色名。京剧文丑之一。因其主要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故称。
  • 4、方巾气: 方巾气fāngjīnqì (1) 指迂腐的作风(方巾:明朝书生日常戴的帽子) 英 pedantic behavior and idea
  • 5、奉巾栉:伺候梳洗。谓充当妻室。
  • 6、折巾郭: 指东汉名士郭太。亦借指当世名士。
  • 7、纸巾盒: 盒体顶面开设有取纸口并设有用于盖住取纸口的封盖。
  • 8、头巾戒: 指读书人的迂腐观点。
  • 9、红巾军: 亦省称“红巾”。 南宋初年北方抗金义军。因以红巾为标志而得名。后来河北、淮北地区也有。 元末(公元1351年--1366年)刘福通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红巾而得名。
  • 10、烂巾巾: 1.亦作"烂襟襟"。 2.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 11、毛巾被: 质地跟毛巾相同的毯子。针棉织品。又叫毛巾毯。
  • 12、平巾帻: 见“平上帻 ”。
  • 13、侍巾栉:巾,手巾之类;栉,梳篦之类。古代以服侍夫君饮食起居为妻妾本分,故用作为人妻妾的谦词。语出《左传.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
  • 14、头巾气: 指读书人的迂腐习气。
  • 15、执巾栉:古时为人妻妾的谦辞。
  • 16、面巾纸:面巾纸一般具有湿韧强度(一种代表纸张在完全润湿状态下的韧性指标)。
  • 17、角巾私第:意思是穿常服而居私宅。
  • 18、角巾东第:比喻隐居不仕。
  • 19、葛巾布袍: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 20、葛巾野服: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乡野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 21、葛巾漉酒:以葛布作成的头巾滤酒。
  • 22、须眉巾帼: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 23、绣汗巾儿: 经过整理的西河大鼓传统曲目。
  • 24、黄巾力士: 道教传说中在上界值勤的神将。
  • 25、纶巾羽扇: 1.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多用以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
  • 26、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Huángjīn Qǐyì (1) 东汉末年(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英 the Yellow Turbans Uprising
  • 27、角巾东路: 1.《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 28、青巾校尉:东汉职官名。光武建武三年初置青巾左校尉官﹐十五年改青巾校尉为越骑校尉。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后诗文中亦用以泛指武职官员。
  • 29、侍执巾栉: 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 30、侍执巾节: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 31、雨巾风帽: 1.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 32、方巾长袍:方形头巾,长袍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 33、脱巾漉酒: 指嗜酒。
  • 34、方巾阔服:指儒生。
  • 35、毛巾组织:织物表面起毛圈的织物组织。
  • 36、解巾从仕:结束隐居生活,出去做官。
  • 37、角巾素服:泛指便服。
  • 38、不带头巾男子汉: 亦作“不戴头巾男子汉”。
  • 39、不戴头巾男子汉: 见“不带头巾男子汉 ”。

巾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岸巾:谓掀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 2、板巾:道士戴的帽子。俗称瓦楞帽。
  • 3、包巾: 包巾bāojīn (1) 头巾,包在头上用的巾帕 英 scarf
  • 4、布巾:古代丧礼中用以覆盖死者及祭器之巾。古代服丧期间所戴的布头巾。 布被单。
  • 5、餐巾: 餐巾cānjīn (1) 用餐时用来遮挡前胸和膝部的方块布 英 napkin;table napkin
  • 6、垫巾:《后汉书.郭太传》载:郭太字林宗,有盛名。曾出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后用'垫巾'﹑'垫角'谓模仿高雅。
  • 7、兜巾:围巾。
  • 8、方巾: 1.明代文人﹑处士所戴的软帽。 2.指旧时行婚礼时新娘头上所覆的红方帕。
  • 9、粉巾:白色汗巾。
  • 10、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指用整幅帛巾束首。后裁出脚即称幞头。也称为「幞头」。
  • 11、幞巾:即幞头。
  • 12、襆巾:即幞头。
  • 13、葛巾: 葛巾géjīn (1) 古时用葛布做的头巾 英 ko-hemp cloth scarf
  • 14、冠巾:1.冠和巾。2.指官职。 3.僧人还俗或出仕。 4.出家道人正式成为道人的仪式。
  • 15、郭巾:东汉名士郭太字林宗。品学为时所重。'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后亦称'郭泰巾'﹑'郭巾'。
  • 16、汗巾:1.擦汗用的手巾;手帕。 2.腰带。
  • 17、鞨巾:束发的头巾。
  • 18、桦巾:用桦树皮制的头巾。
  • 19、缣巾:双丝细绢制的头巾。
  • 20、白巾:1.古代国子生服。国子生。 2.白衣。旧指平民服。
  • 21、被巾:披巾。
  • 22、扁巾: 1.普通人戴的头巾。
  • 23、朝巾:犹朝冠。
  • 24、絺巾: 1.细葛布巾。
  • 25、道巾:道士的软帽。
  • 26、盖巾:即盖头。
  • 27、红巾: 1.红色巾帕。 2.借指美女。 3.见"红巾军"。
  • 28、行巾:出行车辆的布篷。
  • 29、黄巾: 东汉末年张角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 借指作乱者,寇盗。
  • 30、角巾:方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 借指隐士或布衣。 指归隐。
  • 31、解巾: 1.除去头巾。谓出任官职。
  • 32、浄巾:白色巾。比喻飞瀑﹑悬泉。
  • 33、巨巾: 大巾。用以蔽膝或盖头。
  • 34、滥巾: 僭服隐士的头巾。指冒充隐士。
  • 35、狼巾: 见“狼筋 ”。
  • 36、郎巾: 1.一种体形巨大的虫蛹。
  • 37、雷巾:道士的软帽。
  • 38、吏巾: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借指官职。
  • 39、练巾:白色的头巾。
  • 40、领巾: 领巾lǐng jīn 1.  系在脖子上的丝棉织物。 例 红领巾。 英 handkerchief; scarf; 2.  古时指妇女的披巾。
  • 41、笼巾:即貂蝉冠。
  • 42、龙巾:君王所用之巾。
  • 43、鹿巾: 1.鹿皮巾。
  • 44、漉巾:即漉酒巾。
  • 45、罗巾: 1.丝制手巾。
  • 46、毛巾: 毛巾máojīn (1) 用来擦拭或擦干的一种能吸水的织物,常为长方形 英 towel (2) 洗脸和洗身用的织物 英 washcloth
  • 47、蒙巾:传说 舜 时以巾蒙首作为墨刑的象征,以示仁厚。
  • 48、面巾: 面巾miànjīn (1) 用于洗脸的毛巾 英 facecloth;face towel (2) 死者覆盖在脸上的布 英 cloth cover
  • 49、沐巾: 洗发用的巾。
  • 50、鸟巾:古代吊唁时戴的暗色头巾。
  • 51、帔巾:即帔子。
  • 52、佩巾:古代女子外出时系于腰左的拭巾。
  • 53、披巾: 披巾pījīn (1) 披在肩上的织物 英 shawl
  • 54、平巾: 即武官所戴的平巾帻。 古时内臣戴的一种平顶帽。 古时官吏被遣归所戴的平顶帽。
  • 55、綦巾:青白色的女服。古代未嫁女子所服。
  • 56、牵巾:古代婚礼的一个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
  • 57、青巾:古代指青色的软帽。 青色头巾。元代娼家专用服饰。
  • 58、儒巾: 1.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明代通称方巾,为生员的服饰。
  • 59、纱巾: 纱巾shājīn (1) 用纱制做成的头巾或围巾 英 gauze kerchief
  • 60、山巾: 山野隐士的便帽。
  • 61、上巾:谓加冠。古代男子成年 二十岁 则举行加冠礼,先用一种丝织的头巾束发,然后再戴上冠。因以'上巾'指'加冠'。
  • 62、折巾: 见“折角巾 ”。
  • 63、生巾: 1.儒生所戴的头巾。
  • 64、絁巾:粗质丝巾。
  • 65、饰巾: 1.以幅巾裹头。谓不加冠冕。 2.谓不冠带,隐居赋闲。 3.婉词。指死亡。上古人死时不冠而裹巾。见《仪礼.士丧礼》。
  • 66、释巾:谓换去平民头巾,开始做官。
  • 67、手巾:[ shǒu jīn ] :1.盥洗时用来擦拭手脸的毛巾。 2.手绢。
  • 68、帨巾:拭手的巾帕。
  • 69、唐巾:唐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士人多戴这种帽子。明时进士巾也叫"唐巾"。
  • 70、陶巾:陶潜的软帽。《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后因以为文人放诞闲适之典。
  • 71、头巾: 头巾tóujīn (1) 裹头用的布巾 英 scarf;kerchief
  • 72、秃巾:谓光着头不包头巾。
  • 73、脱巾:脱下头巾﹐改戴官帽。指开始入仕。
  • 74、网巾:以丝结成的网状头巾,用以束发。据传明太祖微行至神乐观,见道士以茧丝结网约发,其式略似鱼网。因以颁行全国。上有总绳拴紧,名曰一统山河;结发之宗,窄不过二寸,名曰懒收网。上至贵官,下至生员吏隶,冠下皆着网巾。见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十四﹑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二﹑清王逋《蚓庵琐语》。一说,网巾之制,唐时已有。
  • 75、巍巾:高冠。
  • 76、围巾:围巾,可围在脖子上的形状,面料一般采用羊毛、棉、丝、莫代尔、人棉等材料,通常于保暖,也可因美观、清洁或是宗教而穿戴。
  • 77、乌巾:黑头巾。即乌角巾。古代多为隐居不仕者的帽子。
  • 78、武巾: 武士头巾。
  • 79、霞巾:道士的头巾。
  • 80、险巾:犹高冠。
  • 81、项巾:围巾。
  • 82、绡巾: 1.薄丝头巾。
  • 83、邪巾: 1.始丧时所戴的孝巾。
  • 84、絮巾:犹巾絮。古代的一种头巾。犹今之棉帽。
  • 85、燕巾: 1.古代一种日常戴用的头巾。
  • 86、腰巾:袜肚﹐即今肚兜。
  • 87、衣巾: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余冠英注:''巾',佩巾也。'衣服和头巾。 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指青领衣和方巾。明清时的秀才服式。 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 88、羽巾:道士戴的头巾。亦借指道士。
  • 89、浴巾: 浴巾yùjīn (1) 澡巾 英 bath towel
  • 90、凿巾:在覆盖尸体的面巾上当嘴的部位开洞。古大夫以上之丧礼。
  • 91、皂巾:古代受墨刑者所戴的黑色头巾。
  • 92、帻巾:头巾。古代包扎发髻的巾。
  • 93、毡巾:男子用的毡制的头巾。
  • 94、沾巾:沾湿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 95、枕巾: 枕巾zhěnjīn (1) 铺在枕头上的织品 英 a towel used to cover a pillow
  • 96、竹巾: 1.竹笠的别称。
  • 97、桌巾:即桌布。
  • 98、纸巾:  一种质地柔软,可替代手绢用来擦脸揩汗等用的纸质制品。
  • 99、麪巾: 面巾miànjīn (1) 用于洗脸的毛巾 英 facecloth;face towel (2) 死者覆盖在脸上的布 英 cloth cover
  • 100、纶巾: 纶巾guānjīn (1) 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又名诸葛巾 英 black silk ribbon scarf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巾组词,巾的组词,巾字怎么组词,巾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巾字组词的组词,其中巾字在开头的组词有48个,巾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9个,巾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76个。
  • 拼音jīn
  • 注音ㄐㄧㄣ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MH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2) 同本义巾,佩巾也。——《说文》沐巾一。——《仪礼·士冠礼》盥卒授巾。——《礼记·内则》布巾环幅不凿。——《仪礼·士丧礼》静其巾幂。——《仪礼·特牲馈食礼》儿女共沾巾。——《战国策·魏策》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巾短情长。——清· 林觉民《与妻书》(3) 又如:花巾;小丝巾;巾栉(梳洗用品,即手巾和梳子;梳洗打扮);巾帚(拭巾和扫帚);巾帨(毛巾)(4) 缠束或覆盖用的织物巾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簌簌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5) 又如:领巾;围巾;巾带(古代有功之人的冠服,亦代指功名);巾车(有帷幕装饰的车子);巾衣(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又指古代送葬时引柩所用的布巾待于阼阶下。——《仪礼》(6) 头巾愆礼巾,所以饰首。——《风俗通》巾,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玉篇》羽扇纶巾。——苏轼《赤壁怀古》首戴方山巾。——李白《嘲鲁儒》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门》(7) 又如:巾帻(头巾);巾冠(巾和冠);巾絮(头巾);巾囊(包裹,布袋);巾帽(头巾和帽子);巾卷(古代士族所用的头巾和书卷。引申为士族的代称)(8) 巾箱巾卷充街。——《文选·皇太子释奠会诗》(9) 又如:巾笈(存放巾帛、书卷的小箱子);巾笥(有巾帛覆盖的箱子);巾衍(放置头巾、书卷等物的小箱子);巾笥(即巾箱);巾箧(巾箱)动词(1) 包裹;覆盖巾,犹衣也。珠丛云:以衣被车谓之巾。——《周礼·巾车》注巾以文绣。(用绣巾盖着。)——《庄子》(2) 又如:巾幂(用来覆盖礼器的布帛。引申为“覆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