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族阀: 1.犹家世。
  • 2、族父: 同族兄弟之父。亦泛指同族伯叔父。
  • 3、族贯: 1.家族籍贯。
  • 4、族徽:表示某个宗族或家族的标志。
  • 5、族姬:宋政和间对县主的改称。
  • 6、族聚:同族的人聚在一起。
  • 7、族絫: 1.六畜疫病。
  • 8、族癳: 1.亦作"瘯癳"。 2.皮肤病。
  • 9、族灭:谓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 10、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 11、族谱: 族谱zúpǔ (1) 宗族或家族的谱系 英 pedigree of a clan
  • 12、族戚:家族和亲戚。
  • 13、族绅:族里的绅士。
  • 14、族叔:族父中年少于父者。亦称同族中与父同辈而年少于父者。
  • 15、族嗣:后嗣。宗族中的继承者。
  • 16、族味: 1.鹌鹑的别名。
  • 17、族夏: 1.周代乐章名。为钟鼓乐九夏之一。
  • 18、族姓: 1.指同姓的亲族。 2.指家族姓氏。 3.指世族大姓。
  • 19、族兄:同高祖兄弟的兄辈。亦泛指同族同辈中年较长者。
  • 20、族爷:一族中的长辈。
  • 21、族裔: 1.宗族的后代。
  • 22、族姻: 1.亦作"族婣"。 2.家族和姻亲。
  • 23、族婣: 1.亦作"族婣"。 2.家族和姻亲。
  • 24、族胤: 1.即族裔。
  • 25、族嬴: 1.宋徽宗时对县主的改称。
  • 26、族葬:同一高祖的子孙葬在一块墓地。
  • 27、族帐: 1.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聚族而居的帐幕。 2.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设帐聚族而居的部族。
  • 28、族侄:同高祖从兄弟之子。唐高适有《宋中送族侄式颜》诗。唐韩愈有《赠徐州族侄》诗。
  • 29、族诛:族灭。
  • 30、族子:同族兄弟之子
  • 31、族亲: 族亲zúqīn (1) 同族的亲属 英 relatives of the same clan
  • 32、族权: 族权zúquán (1) 宗法制度下,族长对家族的支配权力,或家长对家庭成员的支配权力 英 clan authority;clan power
  • 33、族党:聚居的同族亲属。
  • 34、族系: 1.家族的世系。
  • 35、族长: 族长zúzhǎng (1) 一个宗族中行辈、地位最尊的人 英 the head of a clan;clan leader
  • 36、族人: 族人zúrén (1) 同宗的人;同一家族的人 英 clansman
  • 37、族举:并举。
  • 38、族属:同族的亲属。
  • 39、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 40、族类: 族类zúlèi (1) 指同族或同类 英 of the same clan or race
  • 41、族杀:即族灭。
  • 42、族祖: 即族祖父。
  • 43、族盐:古代乐曲的一种。
  • 44、族蠡: 1.见"族絫"。
  • 45、族产: 族产zúchǎn (1) 旧指家族公有的财产,如土地、宗祠等 英 clan property
  • 46、族弟:同高祖兄弟的弟辈。亦泛指同族同辈中年较少者
  • 47、族居: 1.群居;聚居。 2.丛生。 3.犹言姓氏籍贯。
  • 48、族规: 族规zúguī (1) 宗法制度下家族的法规,用来约束本家族成员 英 regulations of the clan
  • 49、族罪:谓罪及父﹑母﹑妻三族。
  • 50、族尊: 族尊zúzūn (1) 宗族中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英 seniors in a clan
  • 51、族孙: 1.同族兄弟的孙子。
  • 52、族氏: 1.宗族姓氏。
  • 53、族群:指人类历史以来区分我族及“他者”的分类方式之一。族群含义在20世纪后有转变,从原来以少数民族或少数族裔的意思,到后来以文化特征区分,而最新的看法则认为民族是社会过程后的产生的结果。因此,民族可能因历史及时空环境,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地域、宗教、血缘祖先认同、行为、生物/外貌特征而形成“一群”与其它有所区别的群体。这些区别我者和他者的民族性特质可能包括“客观”及“主观”。
  • 54、族田: 族田zútián (1) 旧时指某一个宗族所共有的田地 英 clan's field
  • 55、族云: 1.凝聚的云气。
  • 56、族世:犹世代。
  • 57、族法:宗族或家族的法规。
  • 58、族鬼:古时博戏的一种。
  • 59、族落:聚族而居的村落。
  • 60、族从:同族及从兄弟。
  • 61、族夷:族灭。
  • 62、族谈:聚语。
  • 63、族厉:称古大夫死而无后者。
  • 64、族食:谓与族人宴饮。
  • 65、族母:族兄弟之母。亦泛指同族伯叔之妻。参见"族父母"。
  • 66、族生:丛生。
  • 67、族望: 1.有声望的名门大族。 2.在宗族中的声望。
  • 68、族分:本族繁衍下来的人。
  • 69、族女: 1.同族兄弟之女。
  • 70、族地: 1.一姓一族的土地。
  • 71、族约: 1.旧称封建社会宗族或家族的规约。 2.族正之副。
  • 72、族师:周代官名。地官之属。百家之长。《周礼.地官》有"族师"﹐"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百家为族。"
  • 73、族死:族灭。
  • 74、族位:在宗族中的地位。
  • 75、族人炊:神名。
  • 76、族父母:族父和族母。
  • 77、族祖父: 族父的父亲。即自己祖父的堂兄弟。
  • 78、族内婚: 内婚制。
  • 79、族外婚: 外婚制。
  • 80、族昆弟: 1.亦作"族晜弟"。 2.同高祖的兄弟。亦泛称同族同辈之人。
  • 81、族晜弟: 1.见"族昆弟"。
  • 82、族兄弟:即族昆弟。
  • 83、族祖母: 1.族父的母亲。即自己祖父堂兄弟之妻。
  • 84、族曾孙: 1.族曾孙本义,指的是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是儿子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孙子,即儿子的堂侄孙,是孙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侄孙的儿子,即孙子的从侄,是曾孙的族兄弟。
  • 85、族家子:即族子。
  • 86、族谱排辈: 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
  • 87、族祖父母: 族祖父与族祖母。
  • 88、族曾王父:亦称'族曾祖父'。 父亲的从祖祖父。
  • 89、族曾祖父:父亲的从祖祖父。
  • 90、族曾祖母:族曾祖母、父亲的从祖祖母。
  • 91、族曾王母:族曾祖母、父亲的从祖祖母。
  • 92、族繁不及备载: 为家族太昌盛了,很多(家族的庶系)都来不及备案记载下来(在族谱上)。

族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水族馆: 水族馆shuǐzúguǎn (1) 饲养和展出水生动、植物的场所 英 aquarium
  • 2、氏族志: 记载宗族谱系的著作。
  • 3、土族语: 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十三世纪记录蒙古语的文献中出现的首辅音h(现代蒙古语已经失落),在土族语中主要是f﹝f﹞或h﹝x﹞。由于词的第一音节元音失落而形成了词首复辅音。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较多。
  • 4、民族乡:民族乡,行政区划级别与街道、镇、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相同,是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立的乡级行政区,由县级行政区管辖。
  • 5、民族学:“民族学”1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 由’γos〔ethnos〕和 λγos〔logos〕两字组成,是指研究民族共同体的学问。英文的Ethnology、法文的 Ethnologie、 德文的 Vlkerkunde都是民族学的意思。
  • 6、壮族播棋: 玩石子窝,是流传于壮族的播棋类。
  • 7、错立族谈: 1.离开本位﹐聚集在一起议论。立﹐通"位"。
  • 8、傣族故宫: 说我们的官,享有“傣家故宫”和“中国最大的傣族王宫”的美誉,是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史、地方史、土司制度及建筑艺术等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是千百年来土司制度的“活化石”。
  • 9、羌族舞蹈: 羌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他们在祭祀时以舞蹈娱神。
  • 10、非我族类:早期意思是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后来代指不是跟本族一条心的异族。
  • 11、公族大夫:掌管公族及卿大夫子弟的官职。
  • 12、侗族大歌:侗族民歌的一种。侗语称“嘠老”或“嘠玛”,多在节日或招待宾客时演唱。
  • 13、闵氏族谱: 闵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闵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上古周朝时,鲁国君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后继位为君,是为泯公。
  • 14、民族英雄: 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对外来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作出贡献,令人钦敬的人。
  • 15、民族主义: 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民族主义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资产阶级把本民族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本民族中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在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歧视、压迫其他民族,制造民族纠纷,并企图以民族斗争掩盖阶级斗争,这是民族主义反动的一面。 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参见“三民主义 ”。
  • 16、种族革命: 1.即民族革命。
  • 17、朋坐族诛:族灭。
  • 18、蒲氏族谱: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 19、种族歧视:封建统治阶级或资产阶级敌视﹑迫害和不平等对待其他种族和民族的行为。
  • 20、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之间的共性逐渐增多。
  • 21、畲族音乐: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 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
  • 22、民族形式: 适合于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符合本民族人民的欣赏习惯,具有本民族文化心理、品格、气质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
  • 23、汉族秧歌:秧歌简介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
  • 24、藏族医学: 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
  • 25、民族体育: 各民族带有显著民俗特点的体育活动。如蒙古族的赛马、朝鲜族的荡秋千等。
  • 26、回族斋月:该月名字意为“禁月”,是穆斯林封斋的一个月,是真主安拉Allah将古兰经Quran下降给穆罕默德圣人的月份。
  • 27、家族制度: 生产资料为家庭所有,法律、礼教以保护家庭为基础,一切由家长支配的制度。
  • 28、支分族解: 见“支分节解 ”。
  • 29、壮族土戏: 土戏
  • 30、折而族之: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 31、宗生族攒: 汉·扬雄《蜀都赋》:“其竹则宗生族攒,俊茂丰美。” 宗生族攒,指同类聚集繁衍。
  • 32、贵族之家: 词语解释⒈  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作于1859年。拉夫列茨基出身贵族,婚后发现妻子有外遇,便离她而去。不久传来妻子的死讯,他如释重负,后与表姐的女儿丽莎产生了爱情。最后,误传已死的妻子突然出现,致使拉夫列茨基与丽莎分手,丽莎进了修道院。
  • 33、聚族而居: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
  • 34、皇族内阁:1911年5月,清政府撤销军机处,改设内阁,任庆亲王奕为内阁总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为协理大臣,善耆、载泽等为各部大臣。阁员十三人,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又占七人,军政大权均被皇室和贵族掌握,故称“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
  • 35、民族乐队: 词语解释⒈  一般指由中国汉族乐器组成、借鉴西方音乐经验而逐渐形成的管弦乐队。由吹管乐器、打击乐器、拨弦乐器和弓弦乐器组成。主要乐器有笛、笙、唢呐、定音鼓、扬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高胡、二胡、中胡、大胡等。大型乐队人数可达七十人左右。
  • 36、民族关系: 词语解释⒈  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在剥削制度下,既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一面,也有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掠夺的一面。在中国,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37、民族平等: 词语解释⒈  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不享有任何特权。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最初由资产阶级提出,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曾起过进步作用。在中国,孙中山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次作了规定。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平等,从法律上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在国际交往中,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 38、民族歧视: 词语解释⒈  用民族成分来划分人们的社会和法律地位,限制和侵犯民族基本权利的现象。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我国宪法规定:禁止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
  • 39、民族同化: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 40、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友好互助的关系。
  • 41、民族资本: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 42、种族主义:大民族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产生于奴隶社会,以后逐步发展。以本民族人口多,经济、文化发达而自居,否定其他民族有平等权利。对内压迫、歧视较小民族,谋取和维护民族特权;对外主张民族扩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各个民族对其他较小的民族都可能表现出大民族主义倾向。
  • 43、贵族政治: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
  • 44、民族独立:民族独立,在一定阶级的领导下,受压迫和剥削的民族通过革命运动的形式,彻底推翻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获得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独立主权;或人民群众反抗侵略和剥削,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取得民族的独立。
  • 45、民族自决: 民族自决(有时被误写成民族自觉,两者皆可同义通用)倡言全世界各大小民族,皆可自行决定自己归属的政府体制、执政政党组织、政治环境与命运等。而这些决定不得为他国或其他政权决定。一般来说,此主义来自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
  • 46、贵族茶道:中国茶道流派之一
  • 47、土族民歌: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
  • 48、民族曲式:古曲及民族乐器的结构形式
  • 49、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 50、民族语言: 民族语言,汉语词汇,是指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民族稳定的基本特征之一
  • 51、民族自治: 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而制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各少数民族以自己的聚居区域的大小不同而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等自治机关,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外,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 52、收族传重: 重大权利的把持与使用。
  • 53、民族气节:一种高尚品德。
  • 54、豪族地主: 汉初,高祖“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徙者十余万口”。
  • 55、多民族国家: 多民族国家duōmínzú guójiā (1) 由多种民族组成的国家 英 multi-national country
  • 56、民族共同语: 一个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发展而成的。现在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普通话。
  • 57、大汉族主义:汉族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民族政策。表现为歧视少数民族,限制和剥夺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自由平等权利。建国后,民族压迫制度已根本废除,但大汉族主义思想还继续存在。
  • 58、大民族主义:大民族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产生于奴隶社会,以后逐步发展。
  • 59、民族大迁徙: 公元4世纪到5世纪,在欧洲以日耳曼人为主的外族(罗马人称之为“蛮族”)大举强行移居罗马帝国境内,各自建立国家的过程。公元376年,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因受匈奴人攻击,在罗马皇帝同意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为民族大迁徙开始。后苏维汇人、汪达尔人、东哥特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纷纷迁入或攻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568年伦巴德人占领意大利北部建立王国,民族大迁徙结束。
  • 60、民族資産階級: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某些民族独立国家里同帝国主义联系较少的中等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对革命的敌人的妥协性。
  • 61、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aromatic compounds )是一类具有芳环结构的化合物。
  • 62、地方民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dìfāng mínzúzhǔyì (1) 少数民族中的狭隘民族民主思想。只顾本民族的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破坏民族团结 英 local nationalicm
  • 63、父系氏族公社: 又称“父权制氏族公社”。原始公社制度的一个阶段。于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相当于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形成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男子支配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氏族首领由成年男子担任,妻子从夫居,世系及财产从父系计。婚姻上,由对偶婚过渡到一夫一妻制。
  • 64、民族资产阶级: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某些民族独立国家里同帝国主义联系较少的中等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对革命的敌人的妥协性。
  • 65、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央民大”,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是国家民委、北京市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 66、民族区域自治:一般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67、广西壮族自治区:别称桂。位于华南地区,东邻广东,东北邻湖南,北邻贵州,西邻云南,西南接越南,南滨北部湾。面积23万多平方千米。人口4489万(2000年)。首府南宁市。重要城市还有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玉林等。
  • 68、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简称宁,是中国五大自治区之一。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总面积为6.6万多平方千米。自治区首府银川。
  • 69、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年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1857年5月10日,起义在密拉特爆发。第二天起义军攻占首都德里。起义波及印度北部、中部、南部的二十个地区。1859年起义遭到镇压。
  • 7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词语解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kàng rì mín zú tǒng yī zhàn xiàn ]⒈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联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它是一个包括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和顽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对反共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7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词语解释⒈  族类:同族的人。我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必定不同我们一条心。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 72、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词语解释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⒈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引证解释⒈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引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箇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 73、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名称一夫得道,九族升天拼音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解释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族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事例~。我不在你九族内吗?那时连我爹妈都要见面哩!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
  • 74、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中国先进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抗日救国组织。
  • 75、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谚语。本指一人领悟佛理,全族的人都能脱离尘俗。后比喻一个人做官得势,相关的人都能飞黄腾达。

族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邦族: 1.邦国宗族。 2.籍贯姓氏。
  • 2、胞族: 胞族bāozú (1) 血缘关系很近的人 英 blood clam (race)
  • 3、鄙族:鄙贱的门族。多用为自谦之辞。
  • 4、别族: 1.从原来的氏族﹑家族中分离出去。 2.某一氏族的分支。 3.区别氏族。
  • 5、部族: 部族bùzú (1) 居住的部落氏族 英 tribe
  • 6、昌族:家族昌盛。
  • 7、赤族:诛灭全族。
  • 8、齿族:语本《礼记.祭义》:"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敢先。"因用"齿族"表示族人相聚,以年龄大小为序。
  • 9、丑族: 1.犹丑类。指坏人﹑恶人。
  • 10、赐族:犹赐氏。
  • 11、顇族: 1.贫贱之族。
  • 12、悴族:衰微的家族。
  • 13、傣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与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山川交错的河谷地区。
  • 14、氮族: 氮族dànzú (1) 构成周期表第V族主族的有关元素氮、磷、砷、锑、铋 英 nitrogen family
  • 15、党族: 1.党与和亲族。 2.古代居民的基层组织。
  • 16、访族:探望亲族。
  • 17、房族:同支宗亲的总称。
  • 18、非族: 1.非同族之人。
  • 19、父族: 1.父系的亲族。
  • 20、富族:拥有大量资财的家族;富家。
  • 21、覆族: 1.灭族。
  • 22、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
  • 23、贯族:冠族;望族。贯,用同"冠"。
  • 24、犷族: 野蛮的民族。
  • 25、贵族: 贵族guìzú (1) 权贵的家族。多指帝王的内外亲族,或中央或地方的大豪族。也叫“华族” 英 nobleman (2) 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以及现代君主国家统治阶级的上层,有特殊权位或世袭权位 例 一队亡命贵族,在黄土平原上仆仆奔跑。——《土地》 英 aristocrat;baron;boyard;lord
  • 26、汉族: 汉族Hànzú (1)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英 the Han nationality
  • 27、豪族: 豪族háozú (1) 旧时指势力强大的家族 英 bold and unreserved family
  • 28、洪族:大族,名门望族。
  • 29、后族: 1.皇后的亲族。
  • 30、华族:高门贵族。
  • 31、宦族:谓官宦之家。常指世代为官入仕者。
  • 32、皇族: 皇族huángzú (1) 帝王的家族 英 royal family;imperial kinsmen;people of the imperial lineage
  • 33、汇族:族类。
  • 34、回族: 回族Huízú (1)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河南、河北、青海、山东、云南、安徽、新疆和辽宁 英 the Hui nationality
  • 35、婚族:有婚姻关系的家族。
  • 36、忌族:犹败类。
  • 37、甲族: 1.指世家大族。 2.指甲壳动物。参见"甲殻动物"。
  • 38、贱族:卑贱的门族或种族。
  • 39、介族:1. 泛指甲壳类动物。如虾、蟹、蝎子、贝类等。2. 特指龟。
  • 40、近族:血统关系较近的宗族。
  • 41、京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沿海地区。人口约12000人。
  • 42、九族: 九族jiǔzú (1) 血缘相近的亲族,宗族 例 九族无可继承者。——清·袁枚《祭妹文》 英 patriarchal clan
  • 43、纠族: 1.亦作"糺族"。 2.纠集全族。
  • 44、救族: 保全眷属。谓避免灾祸。
  • 45、旧族:指旧时曾有一定社会政治地位的家族。
  • 46、举族:全族。
  • 47、巨族: 1.豪门大族。
  • 48、钜族:豪门大族。
  • 49、类族: 1.犹类聚。因同类而相族聚。 2.指类属。同类同属。
  • 50、黎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1990年)。主要从事农业。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 51、僚族:“盖南蛮之别种”
  • 52、辽族:契丹族。因建国号辽,故又称辽族。
  • 53、鳞族: 鱼类和爬行类等有鳞动物的总名。
  • 54、令族:指名门世族。
  • 55、零族: 零族língzú (1) 过去认为化合价为零的一族元素,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等 英 zero group
  • 56、陋族:门望低微的家族。
  • 57、卤族: 卤族lǔzú (1) 卤素 英 halogen family;haloid
  • 58、乱族: 1.指家族内部的淫乱。 2.搞乱亲族关系。
  • 59、伦族:所属之族。
  • 60、满族: 满族Mǎnzú (1) 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和内蒙古 英 Manchu nationality
  • 61、蛮族: 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境外其他民族的蔑称。主要指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克尔特人、斯拉夫人等。古代末期、中世纪初期入侵罗马帝国(或东罗马帝国)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 62、苗族: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相传为三苗的后裔。2.后裔;子孙
  • 63、灭族: 灭族mièzú (1) 一人犯罪,诛灭全族 例 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三国演义》 英 extermination of an entire family
  • 64、民族: 民族mínzú (1) 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英 nation;nationality;people;race
  • 65、穆族:穆族,意思是顺服伊斯兰教的神阿拉的人。
  • 66、母族:母家之亲族。汉班固《白虎通.宗族》:"母族三者:母之父母,一族也;母之昆弟,二族也;母昆弟子,三族也。"一说,"母族三:母之父姓为一族;母之母姓为一族;母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见清夏炘《学礼管释》卷十一。
  • 67、睦族:和睦亲族。语出《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 68、逆族:逆党。
  • 69、圮族: 1.毁害族类。 2.指衰败的旧家族。
  • 70、骈族:谓一人获罪,并诛其亲族。
  • 71、品族: 品族pǐnzú (1)品类;品种 英 strain
  • 72、拼族:共同办一件使互相之间受益的事情的群体。
  • 73、贫族:贫苦的族人。
  • 74、濮族:是商周时期的古民族。
  • 75、妻族: 1.妻的娘家亲族。
  • 76、戚族: 戚族qīzú (1)亲族;外戚 英 members of the same clan
  • 77、羌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尔玛”。十九万八千余人。主要聚居在 四川省 茂汶羌族自治县 和 松潘县 南部。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经济文教卫生事业有很大发展。
  • 78、权族: 豪门贵族。
  • 79、群族: 1.指生存在一起的同类。 2.聚居。
  • 80、羣族:1. 指生存在一起的同类。2. 聚居。更多解释 3. 指生存在一起的同类。 唐刘长卿 《山鸜鹆歌》:“朝去秋田啄残粟,暮入寒林啸羣族。” 4. 聚居。 清恽敬 《释蟪蛄》:“蟪蛄大如幺贝,身羽,足深緑色,羣族菅茅中。”
  • 81、认族: 1.谓同姓不宗而认成同族。
  • 82、畲族: 畲族Shēzú (1) 居住在中国浙江省和福建省之间的内地边界山区的民族 英 She nationality
  • 83、势族: 势族shìzú (1) 有权势的家族 例 负戈宿卫,皆由势族 英 family of power and influence
  • 84、收族: 谓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 收捕罪犯的家族。
  • 85、庶族: 庶族shùzú (1) 指关系疏远的宗族;庶族子弟 英 a family of commoners (2) 庶民 英 the common person
  • 86、殊族: 异族。
  • 87、琐族: 1.门上雕连琐文饰的家族。犹王族,贵族。
  • 88、太族:太蔟。
  • 89、佤族: 佤族Wǎzú (1) 缅甸东北部佤族各邦和中国云南省邻近地区的部族,他们保留了古老的文化特点——亦称“佧佤族” 英 Wa nationality
  • 90、伪族:达人的反义词
  • 91、维族:维吾尔族的简称。详'维吾尔族'。
  • 92、五族: 指族诛本人、两弟及两妻家。 谓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内的亲族。 辛亥革命后曾称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五族”。
  • 93、细族: 1.寒族。
  • 94、显族:有声望的世家大族。
  • 95、枭族:枭鸟的族类。喻邪恶之辈。
  • 96、姓族: 1.大族,望族。 2.姓氏家族。
  • 97、凶族:原指与尧舜部族敌对的四个部落。后亦泛称敌对的民族或恶人。
  • 98、瑶族: 瑶族Yáozú (1) 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部、泰国北部、老挝和北部湾等地山区的一个民族 英 Yáo Nationality
  • 99、夷族:诛灭宗族。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其株连范围﹐历代不一。秦汉有夷三族罪﹐封建社会后期有所谓夷九族﹐并及伯叔等旁系血亲。见《唐律疏义》﹑《通典.刑制》﹑《明律》。
  • 100、蚁族:“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本来形容拥挤状态及工作任劳任怨、劳动时间长、工作忠良、有团队精神的日本居群。借指蚁居族:低收入劣居群体。现在也形容中国低收入聚居群体。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族组词,族的组词,族字怎么组词,族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族字组词的组词,其中族字在开头的组词有92个,族字在中间的组词有75个,族字在结尾的组词有359个。
  • 拼音
  • 注音ㄗㄨ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TTD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本义:箭头)(2) 同本义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3) 家族,氏族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4)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5)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亡秦族矣。—— 汉· 贾谊《过秦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 王安石《伤仲永》繁衍之族。——清· 洪亮吉《治平篇》(6)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7) 民族 。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8) 古代百家为一族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9) 又如:族长(10) 品类,种类士大夫之族。——唐· 韩愈《师说》莫不族布。——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11) 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如:猫族;玫瑰族(12)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动词(1) 灭族。把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2) 又如: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3) 丛聚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4) 又如: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形容词(1) 众多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2) 又如: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