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蛮鞭: 1.西南少数民族用以驱使牲畜的用具。
  • 2、蛮僰:犹蛮夷。僰﹐古西南夷名﹐今云南贵州尚有其种族。
  • 3、蛮舶:古代指我国南方从事海上贸易的船舶。包括外国商船。
  • 4、蛮茶: 1.南方地区所产的茶叶。
  • 5、蛮缠: 蛮缠mánchán (1) 纠缠不休 例 偏有个糊涂行子又在这里蛮缠,你想有什么法儿。——《红楼梦》 英 pester
  • 6、蛮唱: 1.指南方少数民族的歌。
  • 7、蛮虫: 1.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
  • 8、蛮触:《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蛮触"为典﹐常以喻指为小事而争斗者。
  • 9、蛮船: 1.蛮舶。
  • 10、蛮床: 1.藤床。藤产于南方﹐故称。
  • 11、蛮垂:指南方边境。垂﹐通"陲"。
  • 12、蛮村:蛮人的村庄。亦泛指荒村。
  • 13、蛮蜑: 1.南方少数民族名。多船居﹐称蜑户﹐也称蛋户。
  • 14、蛮邸: 蛮邸mándǐ (1) 古时外族使者所居之宅舍 例 系颈蛮邸。——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英 the residence for emissary from other nationalities in ancient China
  • 15、蛮狄:旧时对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16、蛮府: 1.旧指主管少数民族的官署。
  • 17、蛮估:古代指南方从事海上贸易的商贾。
  • 18、蛮犷: 1.粗野强悍。
  • 19、蛮猓:旧时对西南方某些落后部族的蔑称。
  • 20、蛮果: 1.指南方的水果。
  • 21、蛮悍: 蛮悍mánhàn (1) 蛮横凶悍 英 fierce and petulant
  • 22、蛮盒:一种藤制的由底盖相合而成的盛器。藤产南方﹐故称。
  • 23、蛮话: 1.横蛮的话。 2.指不易听懂的南方话。
  • 24、蛮荒: 蛮荒mánhuāng (1) 野蛮荒凉 例 蛮荒时代 英 savage and wild (2) 旧时也指不开化的偏远地方 例 历险阻,入蛮荒 英 uncivilized region
  • 25、蛮货:南方出产的货物。
  • 26、蛮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生产的一种毛织品。
  • 27、蛮畿: 1.亦作"蛮圻"。 2.古代九畿之一。又称蛮服。
  • 28、蛮笺:亦作“蛮牋”。 唐时高丽纸的别称。亦指蜀地所产名贵的彩色笺纸。参阅宋顾文荐《负暄杂录·纸》、 元费著《笺纸谱》。
  • 29、蛮蕉:芭蕉。因产于南方﹐故称。
  • 30、蛮徼: 蛮地、边徼。泛指边远地区。指南方边塞。
  • 31、蛮锦: 1.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所织的锦。
  • 32、蛮荆: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即春秋楚国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
  • 33、蛮鴃:谓南方话像伯劳鸟叫。
  • 34、蛮君: 1.对蛮人的戏称。
  • 35、蛮榼:南方制的酒器。
  • 36、蛮寇:蛮邦强徒。
  • 37、蛮俚: 1.见"蛮里"。
  • 38、蛮隶: 1.由南方少数民族人充当的奴隶。
  • 39、蛮獠: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40、蛮虏: 1.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41、蛮横: 蛮横mánhèng (1) 强横而不讲道理 英 rude and unreasonable;arbitrary;atrocious
  • 42、蛮夷: 蛮夷mányí (1) 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例 来蛮夷间。——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例 为降虏于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例 北蛮夷之鄙人。——《战国策·燕策》 英 the marns-name for aboriginal tribes or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 43、蛮貊: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 44、蛮腰:唐孟棨《本事诗.事感》:'白尚书白居易 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后亦以'蛮腰'指善舞女子的细腰。
  • 45、蛮子: 蛮子mánzi (1) 旧时北方人讥称南方人 英 the southerners (2) 对男子的鄙称 英 man
  • 46、蛮干: 蛮干mángàn (1) 盲目硬干 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蛮干只会导致失败 英 act rashly;befoolhardy
  • 47、蛮声: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声。
  • 48、蛮楚:即蛮荆。
  • 49、蛮力:粗笨的气力。
  • 50、蛮查: 1.古代果木名。
  • 51、蛮性:粗暴的性格。
  • 52、蛮童: 1.亦作"蛮僮"。 2.南方的童仆。
  • 53、蛮陬: 1.泛指南方边远地区人民聚居处。
  • 54、蛮男: 1.方言。指男性童仆。
  • 55、蛮蛮:1.一种雌雄并翅双飞的鸟。 2.神话传说中的水怪。 3.状声词。形容鸟鸣声。
  • 56、蛮皮:顽劣﹐不听话。
  • 57、蛮王: 1.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
  • 58、蛮为:胡作;硬干。
  • 59、蛮烟: 1.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山林中的瘴气。 2.特指外来的鸦片烟。
  • 60、蛮彝: 1.见"蛮夷"。
  • 61、蛮功: 1.谓用暴力强迫的办法。
  • 62、蛮方: 1.南方。
  • 63、蛮歌:南方少数民族之歌。
  • 64、蛮瘴: 1.南方瘴气。
  • 65、蛮勇: 1.强悍勇猛。
  • 66、蛮气: 1.粗犷悍勇的风气。
  • 67、蛮书: 1.给蛮方的战书。
  • 68、蛮市: 1.南蛮集市。
  • 69、蛮酋:蛮人的首领。
  • 70、蛮民: 1.泛指未开化的少数民族。
  • 71、蛮畜: 1.詈词。犹言蛮子畜牲。
  • 72、蛮靴: 1.见"蛮靴"。
  • 73、蛮徭: 1.见"蛮猺"。
  • 74、蛮弦: 1.亦作"蛮弦"。 2.指南方少数民族的弦乐器。
  • 75、蛮布:旧指南方少数民族所织的布。
  • 76、蛮劲:(名)勇猛的劲头;只知道凭力气硬干的劲头:干活要找窍门,不能光靠~。
  • 77、蛮做: 1.胡作;硬干。
  • 78、蛮左:即蛮夷。隋唐时语。
  • 79、蛮作: 1.蛮干。
  • 80、蛮江: 1.指四川青衣江。因自塞外流入乐山境与岷江会合﹐故称。亦泛指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带的江水。
  • 81、蛮鼍: 1.南方少数民族的鼍鼓。
  • 82、蛮淫: 1.野蛮淫乱。
  • 83、蛮樯: 1.指南方船舶。
  • 84、蛮僮: 1.亦作"蛮僮"。 2.南方的童仆。
  • 85、蛮藤:南方所产的藤。可编簟席。
  • 86、蛮貃: 1.见"蛮貊"。
  • 87、蛮奴: 1.指舞姬;婢仆。 2.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
  • 88、蛮裔: 1.蛮荒之地。
  • 89、蛮珍: 1.指南方所产珍贵物品。
  • 90、蛮溪: 1.指南方的溪流。
  • 91、蛮族: 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境外其他民族的蔑称。主要指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克尔特人、斯拉夫人等。古代末期、中世纪初期入侵罗马帝国(或东罗马帝国)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 92、蛮妆: 1.南方的妆饰。
  • 93、蛮军:蛮族军队。
  • 94、蛮儿: 1.唐代名歌舞伎。后亦泛指舞姬侍妾。
  • 95、蛮服: 1.古代王畿方千里之外﹐每方五百里分为一服﹐共分成九服。蛮服在卫服之外﹐夷服之内﹐为第六服。 2.泛称远离京城的边远地区。
  • 96、蛮野:野蛮。
  • 97、蛮婆: 1.年龄较大的南方妇女。
  • 98、蛮箐:南方少数民族设置的竹弩。
  • 99、蛮氏: 1.古国名。在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南﹐汝阳县东南。 2.古代寓言中的小国名。
  • 100、蛮俗: 1.蛮地风俗。

蛮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村蛮汉: 1.犹乡巴佬。
  • 2、乌蛮髻:古乌蛮族人的发式。
  • 3、吓蛮书: 1.传说李白曾为唐玄宗起草答渤海国可毒书,后世称为"吓蛮书"。 2.泛指恐吓异族的文书。
  • 4、南蛮子: 对南方人的谑称。
  • 5、乌蛮鬼:即乌鬼。川俗事奉的鬼神名。
  • 6、小蛮腰:旧时用以喻年轻女子纤细灵活的腰肢。
  • 7、鱼蛮子: 见“鱼蛮 ”。
  • 8、野蛮人: 指欧洲中世纪时代的“蛮族人“,正如春秋时期华夷之间贵贱尊卑的观念一样,“蛮族“实际上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对邻族(日耳曼人)以及亚洲一些民族的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同时在多款游戏中野蛮人作为强大的战士出现。
  • 9、胡搅蛮缠: 胡搅蛮缠hújiǎo-mánchán (1) 〈方〉故意捣乱而且纠缠不休 英 pester sb. endlessly;haross sb.with unreasonable demands
  • 10、死搅蛮缠:  不讲道理,纠缠不休。
  • 11、楚管蛮弦:泛指南方的管弦乐器。
  • 12、触斗蛮争: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见《庄子.则阳》。后因以'触斗蛮争'喻为私利而争斗。
  • 13、横蛮无理:蛮横:粗野,凶恶。形容态度粗暴,不讲文明。也作“横蛮无理”。
  • 14、龙荒蛮甸:指边远蛮荒之地。
  • 15、十样蛮笺: 古人蜀地出产的十色笺纸。
  • 16、南蛮鴃舌: 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伯劳鸟。
  • 17、南蛮鴂舌: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劳鸟。
  • 18、狮蛮宝带:古代高级武官用的腰带。
  • 19、瘴雨蛮烟: 1.指南方含有瘴气的烟雨。
  • 20、荒蛮之地: 边远荒凉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 21、南蛮之地: 泛指古中国中原区域对以南的区域,古中国南方的地区,长江以南的地方,即如今南方一带。
  • 22、瘴雨蛮云: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 23、也是蛮拼的: 本义表示“非常努力”或“特别努力”,结局不一定成功,多用于赞扬别人的努力态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超出自己平常的能力范围。 现多用于挺努力的意思,但是即使很努力了,却没有成功,具有反讽刺意味。

蛮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霸蛮:方言。勉强。 方言。坚决﹔执拗。
  • 2、百蛮: 1.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
  • 3、逋蛮:指逋慢不顺的蛮夷。
  • 4、逞蛮:肆意蛮横。
  • 5、痴蛮:蛮横不讲理,一意孤行,
  • 6、楚蛮:古代指楚国境内的民族。
  • 7、触蛮:触和蛮,古代寓言中蜗牛角上的两个小国。后因以'触蛮'称因争细微私利而兴师动众。
  • 8、村蛮:粗野。
  • 9、刁蛮:狡诈蛮横。
  • 10、动蛮: 方言。指动手打人等野蛮行为。
  • 11、樊蛮:唐白居易的家妓樊素﹑小蛮的并称。
  • 12、放蛮:使用蛮横手段。
  • 13、横蛮: 横蛮hèngmán (1) 粗暴,蛮横 英 perverse
  • 14、荆蛮:1.楚国。 2.楚、越一带。即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等荆州四郡,皆是古代未开化的民族。
  • 15、獠蛮: 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侮称。
  • 16、六蛮:古指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
  • 17、阿蛮:唐女伶名。 泛指女伶。 指唐白居易女侍小蛮。白居易尝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之句。杨贵妃的小名。
  • 18、拗蛮:个性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
  • 19、八蛮: 古谓南方的八蛮国。
  • 20、白蛮: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个部落。分布于今云南省滇池﹑洱海地区及四川省南部。唐时其首领参加了南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首领段氏在云南建立了大理国。白蛮中居今洱海地区者﹐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
  • 21、边蛮: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 22、东蛮: 1.指东谢蛮。 2.唐鼓吹铙歌名。
  • 23、洞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24、浅蛮:我国古代对南方发展程度较高,生活习俗等比较接近汉族的少数民族的泛称。
  • 25、强蛮: 强蛮qiángmán (1) 强横凶蛮 例 鹞鹰是鸟类中很强蛮的一种 英 fierce
  • 26、茫蛮: 1.亦作"茫诏"。 2.古代西南部族名。
  • 27、髦蛮:语出《诗.小雅.角弓》:"如蛮如髦。"古代泛指少数民族。
  • 28、绵蛮: 1.亦作"绵蛮"。 2.《诗.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阿。"毛传:"绵蛮,小鸟貌。"朱熹集传:"绵蛮,鸟声。"王国维《观堂集林.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虫之小者曰蠛蒙,鸟之小者亦曰绵蛮,殆皆微字之音转。"《文选.何晏》:"绵蛮黮?。"李善注:"《韩诗》曰:'绵蛮黄鸟',薛君曰:'绵蛮,文貌。'"历来诗文中多用小鸟﹑鸟声二说。指小鸟或鸟鸣声。
  • 29、邈蛮:边远地区的蛮夷。
  • 30、缗蛮: 1.鸟鸣声。
  • 31、南蛮: 1.古称南方的民族及其居住的地方。 2.旧时小说中辽﹑金人对宋及宋人的称呼。
  • 32、乃蛮: 1.也称乃蛮部,一作奈曼。古族名。辽金时,游牧于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文化较高,统治阶层信景教。至元太祖时始灭。 2.蒙语"八"。
  • 33、戎蛮: 1.亦作"戎曼"。即蛮氏。古族名。西戎的一支。春秋时分布于今河南颍河上游一带。后为楚所灭。 2.泛指四夷。
  • 34、山蛮: 旧指居住在山间的南方某些少数民族。
  • 35、生蛮: 1.古时对南方未入州城定居的少数民族的蔑称。
  • 36、狮蛮: 宋代重阳节蒸糕上的粉制饰物。亦借指这种蒸糕。 古代武官腰带钩上饰有狮子、蛮王的形象,因以指武官腰带。 指旧时节日赛会扮演的狮子、蛮王。
  • 37、耍蛮: 耍蛮shuǎmán (1) 〈方〉蛮不讲理 英 be rude
  • 38、土蛮: 旧指仡佬族。
  • 39、乌蛮: 1.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 40、溪蛮:即五溪蛮。东汉至宋对分布在今湘西及黔﹑川﹑鄂三省交界地区沅水上游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有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无溪﹑辰溪),故称。
  • 41、小蛮: 唐·白居易的舞妓名。 泛指姬妾。 酒器名。
  • 42、凶蛮:凶恶野蛮。
  • 43、要蛮:指王畿外极僻远的蛮荒之地。要﹐要服。
  • 44、野蛮: 野蛮yěmán (1) 不文明 例 野蛮行为 英 uncivilized;savage (2) 蛮横残暴 例 野蛮的屠杀 英 barbarous;cruel
  • 45、夷蛮:古代对东方和南方各族的泛称。
  • 46、鱼蛮: 1.亦作"鱼蛮子"。 2.渔夫,渔民。
  • 47、渔蛮:指以舟为家的渔民。
  • 48、瘴蛮:旧指南方少数民族。
  • 49、诸蛮: 1.古代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
  • 50、板楯蛮: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秦汉时分布在当时的巴郡一带。
  • 51、达失蛮: 1.波斯语d?nishmend的音译。意指回教徒。
  • 52、独锦蛮: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
  • 53、牂牁蛮: 贵州古代民族。
  • 54、东谢蛮:古族名。唐代分布在今贵州省东北境。因其首领姓谢而得名。
  • 55、南诏蛮:指乌蛮等族。
  • 56、菩萨蛮: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子夜歌》、《重叠金》。小令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转两平韵。 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宋代称伊斯兰教徒为菩萨蛮,阿拉伯文的音译。
  • 57、武陵蛮: 汉时对分布在今湘西、鄂西南等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为武陵郡,故名。
  • 58、五水蛮: 古代巴人的一支。因居住在“西阳五水”旁,故名。
  • 59、指日蛮: 古时祈晴用的神画像。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吾所业乃印雨龙与指日蛮也,今丞相为政数年,率春及夏旱,仆印卖求雨龙;才秋至冬多雨潦,即卖指日蛮,吾获利以足衣食。”
  • 60、木速蛮: 元代伊斯兰教教徒的译名﹐又作谋速鲁蛮﹑没速鲁蛮﹑铺速满﹐波斯语musulmn的音译﹐即阿拉伯语Muslim。
  • 61、三谢蛮: “蛮”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
  • 62、五溪蛮: 五溪蛮亦称“武陵蛮”。
  • 63、谢阿蛮:谢阿蛮(717-757),谢阿蛮擅长《凌波舞》,表现凌波池中卫宫护驾的龙女,在波涛起伏的水面上翩然起舞。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蛮组词,蛮的组词,蛮字怎么组词,蛮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蛮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蛮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63个,蛮字在中间的组词有23个,蛮字在结尾的组词有63个。
  • 拼音mán
  • 注音ㄇㄢ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YOJU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2) 同本义蛮,南蛮也。——《说文》蛮畿。——《周礼·大司马》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礼·职方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三百里蛮。——《书·禹贡》蛮荆来威。——《诗·小雅·采芑》蛮夷要服。——《国语·周语》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杜甫《闷》(3) 又如:蛮声哈剌(南方叽哩呱拉的声音);蛮人(指南方人);蛮布(蛮人所织的布);蛮风(指南方蛮地的风;蛮地的风情习俗,引申为粗野的风俗);蛮烟(南方蛮地的瘴烟)(4) 对奴婢的贱称 。如:蛮秫秫(对男子的贱称);蛮童(南方的童仆)形容词粗野,没开化 。如:蛮法(不讲理的样子);蛮话(横蛮的话);蛮气(粗犷悍勇的风气);蛮性子(脾气粗暴);蛮不讲理(横蛮不讲道理)副词〈方〉∶ 很,颇 。如:蛮好;蛮有意思;蛮有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