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谕饬:谓官府行文告诫。饬﹐通"敕"。
  • 2、谕导: 1.教导。
  • 3、谕诲:亦作'诲喻'。教诲晓喻。
  • 4、谕祭:谓天子下旨祭臣下。
  • 5、谕蒙:教导童蒙。唐冯伉有《谕蒙》十四篇。
  • 6、谕票:旧指官府对下属有所分付或勾取的文书。
  • 7、谕劝: 1.上级对下属的劝告。
  • 8、谕示: 谕示yùshì (1) 即谕令,上级对下级的指令 英 instructions from superiors
  • 9、谕帖: 1.上级给下级的手令﹑告戒的文书﹔长辈对晩辈的手示或训词。
  • 10、谕慰: 1.劝说安慰。 2.指皇帝降旨安慰。
  • 11、谕檄: 1.说明情况安定民心的公文。
  • 12、谕晓: 1.谓告谕使明白。
  • 13、谕告: 谕告yùgào (1)告示 英 notify (2) 告诉 英 tell
  • 14、谕德: 1.官名。掌侍从赞谕﹐职比常侍﹐始置于唐﹐至清废。
  • 15、谕旨: 谕旨yùzhǐ (1) 皇帝晓示臣下的旨意 英 imperial instructions
  • 16、谕知: 1.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晩辈给以指示。
  • 17、谕义: 1.表明礼法道义。
  • 18、谕招: 1.亦作"招谕"。 2.指帝王招抚敌对势力的谕旨。亦指以帝王名义对敌对势力进行招抚。
  • 19、谕指: 1.表明意思。指﹐通"旨"。 2.晓谕帝旨。指﹐通"旨"。
  • 20、谕然:通晓明白貌。
  • 21、谕单:旧指上级给下级的手令或告戒的文书。
  • 22、谕教:晓谕教诲。
  • 23、谕子: 1.官府的告示﹑谕告之类。
  • 24、谕咨: 1.征求意见﹐询问谋谟。
  • 25、谕解: 1.开导劝解。
  • 26、谕令: 谕令yùlìng (1) 指示 英 order
  • 27、谕说: 1.晓谕并劝说。
  • 28、谕查: 1.下令查核。
  • 29、谕意: 1.表明意思﹔示意。
  • 30、谕説:晓谕并劝说。《周礼·秋官·象胥》:“掌蛮、夷、 闽 、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諭説焉,以和亲之。”《汉书·匈奴传下》:“ 咸 等至,多遗单于金珍,因諭説改其号,号 匈奴 曰‘恭奴’,单于曰‘善于’,赐印綬。”《资治通鉴·汉王莽天凤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説,输芮翻。”
  • 31、谕祭文:文体名。天子遣使下祭的文辞。
  • 32、谕蜀书: 1.见"谕蜀文"。
  • 33、谕蜀文:汉番阳令唐蒙奉命赴夜郎﹐途中﹐"发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武帝乃使司马相如责唐蒙﹐并草檄"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遂以"谕蜀文"喻指安民告示。

谕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宣谕使:官名。宋置。专掌奉使宣谕朝廷旨意,事毕即去职。绍兴后以宣谕使负责招抚,或按察官吏,或节制军马,职权渐重。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 2、家谕户晓: 见“家喻户晓 ”。
  • 3、朱批谕旨:清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朱批"﹑"朱谕"。
  • 4、硃批谕旨: 清 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硃批”、“硃諭”。《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所载臣工奏摺,凡二百二十三人。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一册。所奉硃批,一一恭録。”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硃批曰:‘所奏情形是。’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琦公(琦善)递亲供时,随呈黄摺匣一扣,内皆 宣宗 亲笔硃諭。”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六回:“不多一会儿,就硃諭下来,叫老爷回籍。”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一来有许多话写不明白,二来上一个奏折,要起草稿,要誊正,送进宫来,等候朱批;主上有什么要问的地方,再下诏书,秀成 再上奏折,这样一来,就要半个月。”

谕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班谕:颁布谕旨。
  • 2、榜谕:张榜晓谕。
  • 3、牓谕: 告示。
  • 4、宝谕:旧时对居高位者指示的尊称。
  • 5、襃谕: 1.亦作"褒谕"。 2.褒奖的谕旨。
  • 6、徧谕:普遍晓喻。
  • 7、布谕:布告晓谕。
  • 8、陈谕:陈述晓谕。
  • 9、敕谕:皇帝的诏令。告戒晓谕。 以敕书晓谕。
  • 10、宠谕:称人对己赞誉的敬辞。
  • 11、存谕:存问﹑慰谕。
  • 12、导谕:劝导晓谕。
  • 13、电谕:用电报下达指示。亦指用电报下达的指示。
  • 14、讽谕:亦作'讽喻'。用委婉的言语进行劝说。
  • 15、抚谕: 1.亦作"抚谕"。 2.安抚晓喻。
  • 16、诰谕: 1.告示。
  • 17、告谕: 告谕gàoyù (1) 明白告诉(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使公众晓谕 例 告谕百姓 英 inform
  • 18、诲谕:亦作'诲喻'。教诲晓喻。
  • 19、寄谕:所传递的皇帝的谕旨。
  • 20、嘉谕:对别人的告语的敬称。
  • 21、谏谕: 1.亦作"谏喻"。 2.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 22、奖谕: 皇帝对臣下褒奖、表彰。 称官长对下属的嘉奖。
  • 23、奬谕: 1.皇帝对臣下褒奖﹑表彰。 2.称官长对下属的嘉奖。
  • 24、教谕: 教谕jiàoyù (1) 教导训戒 例 谨遵教谕 英 discipline (2) 宗教上的命令、指示 英 commission (3) 官名,元、明、清县学的教官,主管文庙祭祀,教诲生员 例 南平教谕。——清·张廷玉《明史》 英 military instructor
  • 25、诫谕: 1.告诫晓喻。 2.指告诫与晓谕之类的文告。
  • 26、戒谕: 告诫训谕。
  • 27、镌谕:劝戒训谕。
  • 28、钧谕: 对帝王或尊长的指示、命令的敬称。
  • 29、开谕: 1.亦作"开喻"。 2.启发解说;劝告。
  • 30、勉谕:亦作'勉喻'。晓喻;劝说。
  • 31、拟谕: 1.亦作"拟谕"。 2.打比方。
  • 32、譬谕: 譬谕pì yù (1)比喻,例如 英 metaphor;simile;analogy;figure of speech (2) 劝说 例 也叫阿妈来譬谕他几番。——《警世通言》 英 admonish;adverse
  • 33、劝谕: 劝勉晓喻。
  • 34、审谕: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
  • 35、申谕: 1.反复开导。 2.谕知;晓谕。
  • 36、示谕: 1.告知;晓示。常用于上对下或书札中。
  • 37、坛谕:设坛扶乩时乩盘上写下的文字。
  • 38、讬谕: 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
  • 39、托谕: 1.亦作"托谕"。 2.谓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
  • 40、谓谕: 1.特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发﹑洪仁达﹑冯云山﹑洪仁玕等人的长子的文告。
  • 41、违谕:违背上谕。
  • 42、慰谕: 1.亦作"慰谕"。 2.抚慰;宽慰晓喻。 3.谓解释宽慰。
  • 43、温谕:敬称皇帝谕旨。
  • 44、宪谕: 1.上司的吩咐。
  • 45、晓谕: 晓谕xiǎoyù (1) 告知(旧指上级对下级) 英 give explicit instructions;explain clearly;tell explicitly
  • 46、兴谕:指诗歌创作手法的兴与比。
  • 47、喣谕:和婉晓告。
  • 48、喧谕: 1.太平天国《天朝爵职称谓》坚定以洪仁玕名义发布或由诸王联名发布而由洪仁玕领衔之文告称"喧谕"。諠﹐通"宣"。
  • 49、宣谕: 宣布命令;晓谕。
  • 50、训谕: 亦作“训喻”。
  • 51、严谕:严肃告谕。
  • 52、诱谕: 1.亦作"诱喻"。 2.诱导教喻。
  • 53、传谕: 1.旧谓帝王或上司下达指示。 2.谓传达尊长的指示。
  • 54、諟谕:特指太平天国后期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蒙得恩﹑李世贤﹑杨辅清﹑林绍璋的长子所出的文告。
  • 55、调谕:特指太平天国时光王﹑明王所出的文告。
  • 56、敦谕: 亦作“敦喻”。
  • 57、风谕: 1.亦作"风喻"。 2.以委婉的言辞劝告开导。
  • 58、红谕:旧时官吏上任时,用红纸缮写定期接任的布告。
  • 59、呴谕: 1.亦作"呴谕"。亦作"呴喻"。 2.化育爱抚。 3.和悦温顺貌。
  • 60、见谕:犹见教。
  • 61、解谕: 1.亦作"解谕"。 2.解释晓喻。
  • 62、口谕: 口谕kǒuyù (1) 旧指上级或尊长口头的指示 英 oral instructions
  • 63、来谕: 1.亦作"来喻"。 2.对别人来信的敬称。
  • 64、论谕: 1.特指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之三子光王﹑四子明王之世子所发布的文告。
  • 65、密谕: 1.秘密的谕旨。 2.秘密谕知。
  • 66、面谕: 面谕miànyù (1) 当面给予训示或下达命令 例 请天子登五凤楼,召百官面谕讨贼。——《三国演义》 英 instruct sb.in person;tell sb.in person
  • 67、明谕: 明白告示。
  • 68、谯谕: 1.责问并晓谕。
  • 69、曲谕: 多方晓谕。
  • 70、上谕: 上谕shàngyù (1) 古时皇帝以诏书形式发布的命令、告示 例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系列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不平等条约,都是从这里发出“上谕”签订的。——《故宫博物院》 英 imperial edict
  • 71、召谕:命人来,予以晓示。
  • 72、神谕: 神谕shényù (1) 神的指示 英 pontification
  • 73、省谕: 1.明白谕知。
  • 74、手谕: 手谕shǒuyù (1) 上司(或尊长)亲笔写的指示 例 总统手谕 英 handwritten order
  • 75、朱谕:清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朱谕》三百六十卷。亦省作"朱批"﹑"朱谕"。
  • 76、说谕: 1.劝说晓喻。
  • 77、通谕: 通谕tōngyù (1) (如由主教或高级教会机构发出的)关于处理一个重大的或当时认为是严重的事件的广为传布的文件;特指由教皇发出的这种通谕 英 encyclical
  • 78、学谕:学官名。宋代国子监与县学均置之。
  • 79、引谕: 引谕yǐn yù (1) 尤指文学作品中的暗示或附带提及 英 allusion
  • 80、语谕: 1.指太平天国后期特爵诸王嗣君以外各子所出的文告。
  • 81、悦谕:乐于接受晓谕。
  • 82、赞谕:引导教谕。亦指引导教谕之人。
  • 83、招谕: 1.亦作"招谕"。 2.指帝王招抚敌对势力的谕旨。亦指以帝王名义对敌对势力进行招抚。
  • 84、诏谕: 诏谕zhàoyù (1) 天子下诏令指示臣民 例 颁布诏谕 英 imperial decree
  • 85、谆谕:谆谆告谕。太平天国后期﹐诸王所出文告﹐除洪仁玕外﹐多用之。
  • 86、宗谕:宗学中之教职名。
  • 87、遵谕: 1.遵照皇帝的谕旨。 2.遵照吩咐。
  • 88、硃谕: 清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
  • 89、斋谕:宋学校职事名。
  • 90、圣谕: 圣谕shèngyù (1)圣旨 英 imperial edict
  • 91、不言而谕:亦作'不言而喻'。
  • 92、广譬曲谕:多方晓谕,委婉开导。
  • 93、旁指曲谕: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谕组词,谕的组词,谕字怎么组词,谕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谕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谕字在开头的组词有33个,谕字在中间的组词有4个,谕字在结尾的组词有93个。
  • 拼音
  • 注音ㄩ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WGJ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2) 同本义谕,告也。——《说文》以谕九税之利。——《周礼·掌交》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周礼·秋官》(3) 又如:谕葬(圣上发旨的葬仪);面谕;谕知(告谕而使人知晓)(4) 明白、懂得谕,晓也。——《广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周礼·师氏》注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荀子·儒效》又不能谕其内志。——《汉书·文帝纪》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名词(1)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这可得便来谕,着魏子英拿 沙龙。——《小五义》(2) 又如:来谕;手谕;赐谕(3) 告诫的言辞(4) 比喻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战国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