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赋币:征收财物。
- 2、赋畀:给予。特指天赋的权利。
- 3、赋禀:禀赋。自然具有的资质。
- 4、赋彩:着色。
- 5、赋才: 1.亦作"赋材"。 2.天赋,才能。
- 6、赋材: 1.亦作"赋材"。 2.天赋,才能。
- 7、赋额:赋税的数额。
- 8、赋闲: ◎赋闲fùxián
- 9、赋税: 赋税fùshuì (1) 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 例 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清·洪亮吉《治平篇》 英 taxes (2) 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指应付给政府的费用 英 duty
- 10、赋韵:犹分韵。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韵作诗。
- 11、赋形:谓赋予人或物以某种形体。 谓模拟形体。
- 12、赋归:《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后因以"赋归"表示告归,辞官归里。
- 13、赋笔:写诗用的笔。
- 14、赋役:(名)赋税和徭役。
- 15、赋性:天性:~刚强 ㄧ~聪颖。
- 16、赋得:古人与朋友分题赋诗,分到题目称为「赋得」。如唐代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诗。
- 17、赋调:赋税。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
- 18、赋铭:辞赋和铭文。
- 19、赋情:天性。
- 20、赋敛:1、.田赋;税收。 2、.征收赋税。
- 21、赋诗:吟诗;写诗。
- 22、赋颂:赋和颂。两种文体。吟赋作颂。
- 23、赋歌: 1.辞赋和歌曲。 2.泛指诗歌。
- 24、赋分:天赋;资质。唐 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韵》:“赋分知前定,寒心畏厚诬。”宋 岳飞《辞少保第四札》:“臣赋分譾薄,窃恐别招谴责。”金 元好问《行斋赋》:“赋分在人,如物有常。”
- 25、赋课:赋税。
- 26、赋生: 1.赋予生命。谓使牲畜交配繁殖。 2.赋予的生命。
- 27、赋鵩:汉贾谊《鵩鸟赋》序:"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鸟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遂用"赋鵩"指仕途失意。
- 28、赋质:天赋资质。
- 29、赋声:善于辞赋的名声。
- 30、赋赏:征收与赏赐。
- 31、赋纳: 1.谓普遍采纳。赋,通"敷"。 2.指缴纳的田赋。
- 32、赋粟: 1.征收田赋。 2.指田赋。
- 33、赋缗:赋税钱。
- 34、赋物:描写物态。
- 35、赋籍:分配徭役。
- 36、赋客:辞赋家。
- 37、赋给:分配发给。
- 38、赋秘:谓布散其秘藏之物。赋,通"敷"。
- 39、赋咏:创作和吟诵诗文
- 40、赋舆: 1.兵车。古代以田赋出兵,故称兵车为"赋舆"。 2.用以泛指军事。 3.赋税。
- 41、赋租:赋税,租税。
- 42、赋宪:颁布法令。赋,通"敷"。
- 43、赋恤:布施赈济。赋,通"敷"。
- 44、赋职:授予职事。
- 45、赋禄: 1.赋税与禄赏。 2.给予俸禄。
- 46、赋金:交纳税金。
- 47、赋里:谓征收商业税。
- 48、赋钱:税钱。
- 49、赋命: 1.给以生命。 2.指命运。
- 50、赋贡:赋税。
- 51、赋银:征收税银。
- 52、赋徭: 1.赋税与徭役。 2.指分配徭役。
- 53、赋索:敛取;征收。
- 54、赋事:分配劳作之事。
- 55、赋算:按人丁计算的赋税。
- 56、赋丈:古代天子筑城时,分派给诸侯应完成的工程尺丈数。
- 57、赋论:辞赋和议论文。
- 58、赋政: 1.颁布政令。赋,通"敷"。 2.分配或处理政务。
- 59、赋食:谓布散饮食。赋,通"敷"。
- 60、赋有:具有(某种性格、气质等):劳动人民~忠厚质朴的性格。
- 61、赋予: 赋予fùyǔ (1) 交给重任,使命等 例 先天赋予他好眼力 英 be gifted;endow with;entrust to;bestow on
- 62、赋值: 将某一数值赋给某个变量的过程,称为赋值。
- 63、赋权:赋权就是提高员工相关工作裁量权,可提高生产力。
- 64、赋存::蕴藏和储存量 泛指矿藏 ;赋予其存在的条件;存在形式、相态等。
- 65、赋友:指具有相同辞赋文学性格、气质、爱好的辞赋界友人。
- 66、赋格: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
- 67、赋遂初:晋代孙绰作《遂初赋》,反映作者乐于隐居生活,后因以"赋《遂初》"借指辞官隐居。
- 68、赋归欤:《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后因以"赋归欤"表示告归,辞官归里。
- 69、赋归田:晋陶潜为彭泽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并赋《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后因以"赋归田"为辞官归隐之典。
- 70、赋归去:晋陶潜为彭泽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并赋《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后因以"赋归去"为辞官归隐之典。
- 71、赋鵩人:指汉代贾谊。泛指仕途失意之人。
- 72、赋归来:晋陶潜为彭泽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并赋《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后因以"赋归来"为辞官归隐之典。
- 73、赋形剂: 赋形剂fùxíngjì (1) 一种不发生化学反应的药用混合物(如糖浆、猪油或液态凡士林),其中加入一种具有疗效的药物或者通过它使其他成分胶合在一起 英 vehicle (2) 构成药物或抗原的辅料的无活性物质(如阿拉伯胶、糖浆、羊毛脂或淀粉);尤指在药物混合物中有足够量液体情况下,为使混合物有粘性,以便制备丸剂或片剂而加入的物质 英 excipient
- 74、赋比兴:赋比兴,《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
- 75、赋闲在家:没有职业在家闲着。
- 76、赋值语句:用来表明赋给某一个变量一个具体的确定值的语句。
- 77、赋食行水:酌酒或水敬奉客人,送饭送水。出自《资治通鉴·梁纪》。
- 78、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歌曲由北京利见达人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唐▪白居易填词,田鹏谱曲,皇家唱诗明星教师刘月明演唱。
赋中间的词语
更多>>- 1、词赋科:科举名目之一。主要考试词赋。
- 2、卖赋人:指汉司马相如。
- 3、禀赋效应: 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 4、天赋异禀: 天赋异禀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
- 5、仰而赋诗: 【解释】仰头歌唱作诗。
- 6、毒赋剩敛:横征暴敛。
- 7、横槊赋诗:军旅征途中,在马上横着长矛吟诗。多形容能文能武的豪迈潇洒风度。
- 8、横赋暴敛: (横今读héng)滥征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 9、轻赋薄敛:犹言轻徭薄赋。
- 10、骚情赋骨: 指文人的情调与风骨。
- 11、随物赋形:谓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
- 12、天赋观念: 指人生来就有的观念。古希腊柏拉图已有这一思想的萌芽。在近代,笛卡儿明确提出这一观念。它否认观念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而一直受到唯物主义者的反对。
- 13、掷地赋声:晋孙绰作《天台山赋》成﹐对友人范荣期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范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果然赞不绝口。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金石﹐钟罄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赋声"形容辞章优美。
- 14、辞赋风骨: 辞赋风骨,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实质是对辞赋文学作品内容和辞赋作品文辞的美学要求。以“风骨”评诗论文最完备最系统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 15、天赋时光: 天资、生来具有的时光。
- 16、即席赋诗:即席:当场。即席赋诗就是当场作诗。比喻才思敏捷。
- 17、天赋凛然:大义凛然 dàyì-lǐnrán 大义:正义。凛然:令人敬畏的样子。坚持正义、英勇不屈的气概令人敬畏 大义凛然,奋裾首倡。——宋· 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
- 18、衔觞赋诗:握着酒杯作诗。出自《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19、即兴赋诗:指限时成诗。多形容文思敏捷。参见:[[刻烛]]
- 20、辞赋注评:辞赋 cífù[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 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 21、薄赋轻徭: 亦作“薄赋轻繇 ”。降低赋税,减轻徭役。
- 22、杂然赋流行: 说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靠这种正气万物生生不息,生长流传。
- 23、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是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大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
赋结尾的词语
更多- 1、邦赋:《周礼.天官.职内》:"掌邦之赋入。"贾公彦疏:"掌邦之赋入者,谓九职﹑九贡﹑九赋之税入皆掌之,独云赋入者,赋是揔名。"后因以"邦赋"指国家财政。
- 2、弊赋:谦称自己的军队。古代按田亩出车徒﹐因称兵卒﹑车辆为赋。
- 3、敝赋: 对自己军队的谦称。古代按田亩出车徒,故称兵卒、车辆为赋。
- 4、别赋: 赋篇名。南朝梁江淹作。赋由“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起笔,精细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离别情态,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并带有感伤情调,是南朝抒情小赋中的名作。
- 5、秉赋: 秉赋bǐngfù (1) 天赋,人的各方面的素质 英 gift (2) 秉受 例 他秉赋了先辈的优良品质 英 inherit
- 6、禀赋: 禀赋bǐngfù (1) 人所具有的智力、体魄等素质;天赋 例 她体质上所有的一切禀赋都得到了精心的培育 英 be gifted with;born gift
- 7、播赋:犹播敷。
- 8、逋赋:未交的赋税。 指逃避赋税。
- 9、才赋:才能禀赋。
- 10、财赋: 1.财货贡赋;财货赋税。 2.财物。
- 11、草赋:创作诗赋。
- 12、漕赋:旧时的漕粮赋税。
- 13、常赋:固定的赋税。
- 14、充赋:犹凑数。被官吏荐举给朝廷的谦词。
- 15、楚赋:指屈原﹑宋玉等所写的辞赋。
- 16、春赋: 1.春季征赋。 2.春季放贷。
- 17、从赋:赴试。
- 18、答赋:谓以诗赋相酬答。
- 19、等赋:制定不同等级的赋税。
- 20、额赋:额定的赋税。
- 21、封赋:受封田地之赋税。
- 22、百赋: 1.很多篇赋。 2.各种赋税。
- 23、暴赋:繁重的赋税。
- 24、边赋:指为筹集边防费用而征收的赋税。
- 25、车赋: 1.战车。
- 26、称赋: 1.犹举兵﹐用兵。
- 27、重赋: 1.苛重的赋税。 2.加重征收赋税。
- 28、大赋: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大赋系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代表作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 29、毒赋:繁重的赋税。
- 30、调赋:泛指租赋﹐赋税。
- 31、丁赋: 按人丁征收的赋税。始于汉高祖四年,称算赋。凡年十五以上、五十六以下、每人每年出赋钱一百二十,为一算,亦称丁算。此制历代相沿,唯赋额名称不一。至清初,立编审法,定为五年一举,丁增而赋亦随之。
- 32、风赋: 1.风雅颂赋比兴的省称。 2.指诗歌。
- 33、鵩赋:《鵩鸟赋》的省称,汉贾谊作。
- 34、格赋: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赋。
- 35、更赋:汉代以纳钱代更役的赋税。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按规定轮番戍边服兵役,称为更。不能行者,得出钱入官,雇役以代。
- 36、供赋:向朝廷缴纳赋税。
- 37、公赋:官府的赋税。
- 38、贡赋:(名)臣民向皇室缴纳的金钱、实物等。
- 39、古赋:指六朝以前的赋体。相对后起的律赋而言。以两汉赋家的作品为代表。如司马相如《子虚赋》﹑张衡《两京赋》等。
- 40、官赋:国家征收的赋税。
- 41、关赋:旧时水陆关卡对进出货物征收的税。
- 42、国赋:国家规定的赋税。
- 43、横赋: 额外的赋税。 指强征赋税。
- 44、箕赋:犹箕敛。
- 45、籍赋:谓赋税。
- 46、甲赋:唐宋时称应试时所撰之赋为"甲赋"。
- 47、兼赋:加倍交纳租税。
- 48、经赋: 1.常规赋税。
- 49、井赋:古代行井田而纳贡赋,因用以称田赋。语本《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以任地事,而令其贡赋"。
- 50、九赋: 周代的九类赋税。
- 51、酒赋:《西京杂记》卷四:'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邹阳为《酒赋》。'后遂以'酒赋'指喜好饮酒赋诗。
- 52、蠲赋:免除赋役。
- 53、均赋:谓均平田赋。
- 54、军赋:旧时以军事需要征发的赋役。
- 55、客赋:客户交纳的赋税。
- 56、课赋:诵读﹑写作辞赋。征收赋税。
- 57、口赋: 古代的人口税。
- 58、论赋: 1.撰述铺叙。
- 59、买赋:典出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买赋"喻失意后想方设法,以图再起。
- 60、卖赋: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卖赋"泛指卖文取酬。
- 61、茅赋: 1.指封土及其赋敛。
- 62、免赋:免征赋税。
- 63、民赋:人民所纳的赋税。
- 64、农赋: 1.农业税。
- 65、俳赋: 1.骈体赋,为六朝时通行的一种赋体,讲究骈偶声律,字句工巧,实际上是押韵的骈体文,如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等。
- 66、鹏赋:指唐李白《大鹏赋》。
- 67、骈赋:指汉代以后向骈文方向发展的赋。
- 68、平赋:公平课税。
- 69、七赋:指五谷和桑﹑麻。
- 70、轻赋:减轻赋税。
- 71、丘赋: 春秋·郑国军赋制度。
- 72、秋赋:1.犹秋贡。 2.金学孟先生所著散文诗。 3.韩仕伟所著诗集。
- 73、榷赋: 1.榷税。
- 74、宂赋:亦作“冗赋”。 杂税。
- 75、冗赋: 1.亦作"冗赋"。 2.杂税。
- 76、三赋:三篇赋。 唐代租﹑庸﹑调称'三赋'。
- 77、骚赋:指骚体作品。
- 78、擅赋:擅加赋税。
- 79、施赋: 1.赋税。
- 80、诗赋: 1.诗和赋。 2.指雅乐。
- 81、市赋:向商市征收的赋税。
- 82、输赋:缴纳赋税。
- 83、蜀赋:汉武帝陈皇后别在长门宫﹐闻蜀郡司马相如工文辞﹐乃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相如为作《长门赋》以悟主上﹐遂复得亲幸。后用"蜀赋"为典﹐指后妃求幸之事。
- 84、税赋: 1.田赋;征收田赋。
- 85、四赋: 1.指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 2.指汉扬雄的《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赋》。按,《校猎赋》一名《羽猎赋》。
- 86、宿赋:积欠的赋税。
- 87、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
- 88、田赋: 田赋tiánfù (1) 旧时按土地征收的赋税 英 land tax
- 89、王赋: 1.犹王军。天子的军队。古以田赋出兵,故称。 2.缴纳给天子的贡赋。
- 90、文赋: 文论。西晋陆机作。形式为赋体,广泛论述了文学创作中的众多问题,主要是论说创作上的利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 91、牺赋:征收供祭祀用的牺牲。
- 92、献赋:作赋献给皇帝,用以颂扬或讽谏。
- 93、羡赋: 1.指赋税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馀的部分。
- 94、乡赋:犹乡贡。
- 95、小赋: 汉代后期继大赋后出现的新体赋,至六朝而盛行。多为抒情作品,篇幅较小,少用典故。至唐·宋,进士考试科目中的律赋亦称小赋。
- 96、谢赋: 1.指南朝宋谢惠连《雪赋》。 2.指唐谢偃作的赋。
- 97、修赋:制定赋税之法。
- 98、脩赋:制定赋税之法。
- 99、徭赋:力役与赋税。
- 100、傜赋:力役与赋税。
- 拼音fù
- 注音ㄈㄨˋ
- 笔划12
- 繁体賦
- 五笔MGAH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征收)(2) 同本义赋,敛也。——《说文》赋,税也。——《广雅》厥赋惟上上错。——《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七赋之所养。——《法言·问道》而令贡赋。——《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3) 又如: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4) 缴纳赋税讼者平,赋者均。——唐·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5) 又如:赋金(交纳税款)(6) 给予;授予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吕氏春秋》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汉书·平帝纪》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国语·晋语》(7) 又如:赋命(天所授予的命运;给予生命);赋给(分配发给);赋食(布散饮食);赋政(颁布政令);赋质(上天赋予的资质);赋灵(天赋的灵性,生性);赋就(天生的);赋禀(天生具有的智能、性情);赋职(授与职事)(8) 做诗一言均赋,四韵俱成。——唐· 王勃《滕王阁序》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9) 诵读;吟咏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公入而赋。——《左传·隐公元年》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0) 又如:赋诗(吟诗;写诗);赋笔(写诗用的笔);赋声(善于辞赋的名声);赋咏(创作和吟诵诗文)(11) 陈述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12) 通“敷”。颁布明命使赋。——《诗·大雅·丞民》(13) 又赋政于外。名词(1) 田赋;赋税以九赋敛财贿。——《周礼·太宰》薄赋敛,广畜积。——汉· 晁错《论贵粟疏》(2) 又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3) 又如:赋算(赋税);赋徭(赋税与徭役);赋钱(税钱);赋禄(赋税与禄赏);赋租(赋税,租税)(4) 特指民赋,即征收的兵车、武器、衣甲或银钱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汉书·刑法志》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治长》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不腆敝赋。——《左传·成公二年》(5) 徭役;兵役敞邑以赋。——《左传·隐公四年》。注:“兵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6) 又如:贡赋(贡品和徭役)(7) 生成的资质 。如:赋分(天赋;资质);赋质(天赋资质);禀赋(自然具有的资质);赋情(天性);赋才(天赋,才能)(8) 兵,军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冶长》(9) 又如:赋舆(指兵车;泛指军事);王赋(王军)(10) 中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乃作《怀沙》之赋。——汉·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11) 又如:赋客(善于作辞赋的人);赋韵(指分韵作诗);赋论(辞赋和议论文);赋铭(辞赋和铭文);赋歌(辞赋和歌曲);赋颂(赋和颂。两种文体)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