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开头的词语
更多- 1、闻彻: 1.谓闻名四方。
- 2、闻笛: 1.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 3、闻妇: 1.有声名的妇女。
- 4、闻慧: 1.佛教语。谓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
- 5、闻健: 1.亦作"闻徤"。 2.谓趁强健之时。
- 6、闻徤: 1.亦作"闻徤"。 2.谓趁强健之时。
- 7、闻雷: 1.《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 8、闻韶:听极美妙极向往的音乐。
- 9、闻诵: 1.谓传布和称道。
- 10、闻听:犹听闻。多特指上达帝王。听见;知道。
- 11、闻问: 1.通音问﹐通消息。 2.音信。
- 12、闻名: 闻名wénmíng (1) 著名;有名 例 举世闻名 英 well-known (2) 听到名声 例 闻名不如见面 英 hear of one's fame
- 13、闻悉: 闻悉wénxī (1) 听到;听说 英 hear
- 14、闻达: 闻达wéndá (1) 显达;有名望 例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英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well-known
- 15、闻人:1.社会上很有名望的人:社会~。 2.(Wénrén)姓氏。
- 16、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 2.听说。
- 17、闻说: 1.犹听说。
- 18、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
- 19、闻诊:中医学名词。望﹑闻﹑问﹑切四诊之一。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呻吟等声音变化,后者凭嗅觉辨别病人的口气﹑体气和排泄物的气味。
- 20、闻风:听到音讯或传闻。 探听消息。
- 21、闻早:趁早;赶早。
- 22、闻闻:本谓听到曾经听过的,引申为随时可以听到。
- 23、闻声:听到声音。 听到消息。
- 24、闻望: 1.声望;名望。
- 25、闻见: [ wén jiàn ] : 〈名〉见闻。 [ wén jian ] : 1.嗅到。2.听到。
- 26、闻义:谓听到合乎义理的事。
- 27、闻鸡: 1.听到鸡叫。指黎明。 2.见"闻鸡起舞"。
- 28、闻得: 1.听说。 2.嗅到。
- 29、闻知:听说;知道。 见闻;知识。 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
- 30、闻信: 1.听信。 2.听到消息。
- 31、闻教: 1.领教;受教。
- 32、闻化: 1.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语本《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闻风向化﹐所见奇异。"
- 33、闻善: 1.谓闻知善言善行。语本《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 34、闻誉: 1.听到美名。
- 35、闻奏: 1.犹奏闻。
- 36、闻孙:指有声誉的子孙。
- 37、闻家: 1.显达﹑有名望的家族。
- 38、闻识: 1.知识;学问。 2.指有学识。
- 39、闻士:有名望的人士。
- 40、闻令: 1.接受教诲。
- 41、闻样: 1.犹模样。
- 42、闻讯: 闻讯wénxùn (1) 听到信息 例 闻讯出动 英 get the news of
- 43、闻捷: 词语解释⒈ 诗人。江苏丹徒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著有长诗《复仇的火焰》,诗集《天山牧歌》、《河西走廊行》等。
- 44、闻鹤:被亲近
- 45、闻如是:佛经开卷语。犹言如是我闻。意为'我听说这样'。
- 46、闻鸡舞: 1.见"闻鸡起舞"。
- 47、闻鸡人: 1.指闻鸡起舞的祖逖。比喻及时奋发的志士。
- 48、闻喜宴:唐制,进士放榜,醵钱宴乐于曲江亭子,称曲江宴,亦称闻喜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诏命新进士闻喜之宴﹐年赐钱四百贯。宋太宗端拱元年定由朝廷置宴﹐皇帝及大臣赐诗以示宠异﹐遂为故事。因曾设宴于琼林苑﹐故至明清赐新进士宴称琼林宴。
- 49、闻人姓: 闻人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复姓。
- 50、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51、闻宠若惊:犹言受宠若惊。
- 52、闻风破胆: 1.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 53、闻名丧胆: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 54、闻风远遁: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
- 55、闻风逃遁:风:风声,消息;逃遁:远逃。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 56、闻风自遁:闻:听到;风:风声,消息;遁:逃跑。听到风声自己逃跑了。形容非常怕对方。
- 57、闻名遐迩:声名远播,远近皆知。
- 58、闻噎废食: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 59、闻融敦厚:待人温和宽厚。
- 60、闻呼即至:意思是动作迅速。
- 61、闻者足戒: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yánzhě wú zuì,wénzhě zú jiè 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提出批评的人并没有罪,被批评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也大可以拿听到话来警惕自己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
- 62、闻雷失箸: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 63、闻韶忘味:闻韶忘味即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的雅乐,心中念念不忘,以致有一段很长时间食肉而不知味。
- 64、闻风而逃: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即逃走。
- 65、闻所未闻: 闻所未闻wénsuǒwèiwén (1) 所听到的事从来未曾听过。多指奇闻异事 英 unheard-of;have never even heard of;unpredented
- 66、闻而生畏: 1.听见就怕。
- 67、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载:东晋时祖逖和刘琨二人同为司州主簿,友情很深,常互相勉励振作,夜里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刻苦练武。后以“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自励。
- 68、闻过则喜: 闻过则喜wénguò-zéxǐ (1) 听到批评意见就喜悦。比喻乐于接受他人规劝 英 feel happy when told of one’s errors;be glad when told of one's own errors
- 69、闻风而动: 闻风而动wénfēng’érdòng (1) 听到一点消息就立即行动。形容十分积极 英 immediately respond to a call;act without delay upon hearing sth.;go into action without delay
- 70、闻一知十: 闻一知十wényī-zhīshí (1) 听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聪明之甚,能举一反三 英 a word to the wise is sufficient;from one learn all
- 71、闻风远扬: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
- 72、闻一知二:语出《论语.公冶长》,本与闻一知十对比,谓听到一事只能推及两事。后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类推。
- 73、闻声相思:听到名声而思慕。
- 74、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 75、闻风响应: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 76、闻风而起:听到风声即起响应。
- 77、闻风而兴:听到风声即起响应。
- 78、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79、闻生没死: 1.趁还活着未死。形容拼死﹑拼命。
- 80、闻义而徙: 《论语·述而》 读解: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 81、闻道犹迷: 《后汉书·窦融传》:“计若失路不反,闻道犹迷,不南合子阳,则北入文伯耳。”
- 82、闻一增十:闻一知十 wényī-zhīshí 听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聪明之甚,能举一反三
- 83、闻者咋舌:听到别人讲的话,咬住自己的舌头;形容听到的人都震惊得不敢出声。出自《明史·盛寅传》。
- 84、闻风丧胆: 闻风丧胆wénfēng-sàngdǎn (1) 刚听到一点风声就惧怕不已。形容极端虚弱、惶恐 英 become terror-stricken of the news;become panicstricken at the news
- 85、闻名中外:中国及外国都知道听到,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 86、闻名世界:在世界上很出名的意思。
- 87、闻香识色: 指用鼻子怀抱自然,从嗅觉直入心灵。
- 88、闻香下马:比喻将人制服。
- 89、闻风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 90、闻名于世: 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形容非常著名。
- 91、闻名天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92、闻名不如见面: 1.谓耳听不及对面相见。常有倍加钦佩的意思。
- 9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 9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闻中间的词语
更多>>- 1、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
- 2、欢闻歌:乐府吴声歌曲。
- 3、新闻馆: 报社。
- 4、上闻爵: 见“上闻 ”。
- 5、方闻科:科举时应试科目之一。方﹐通"旁"。
- 6、新闻篇: 报纸。
- 7、新闻社: 即通讯社。采访、搜集和向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的机构。
- 8、声闻乘: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 9、新闻纸: 报纸。 白报纸。一种生产量大、价格低廉的印刷用纸,主要用以印刷报刊。
- 10、新闻报: 词语解释⒈ 日报。1893年2月创刊于上海。初为中外合股,1899年美国人福开森接办,逐步面向工商界。1929年史量才购得福开森股权,报权全部转入中国人手中。1949年5月停刊,同年6月改组出版《新闻日报》,1960年5月终刊。1985年4月2日复刊。
- 11、张闻天: (1900-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又名洛甫,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人。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先后在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1934年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代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责。1935年到陕北后主持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后历任延安马列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建国后,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在庐山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受到错误批判。“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予以平反昭雪。主要著作编为《张闻天选集》。
- 12、新闻丐帮:怪异的、无根据的传闻。
- 13、有闻必録:把听到的都记下来。
- 14、有闻必录: 把听到的都记下来。
- 15、欢闻变歌: 1.乐府吴声歌曲。
- 16、博闻辩言: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17、览闻辩见:谓见多识广,能说会道。
- 18、兵闻拙速:谓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
- 19、博闻强识: 博闻强识bówén-qiángzhì (1) 识:记忆。闻,学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例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礼记·典礼上》 英 have wide learning and a retentive memory 例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20、博闻强记:也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21、博闻强志: 同“博闻彊识”。
- 22、博闻多识: 博闻多识bówén-duōshí (1) 见闻广博,知识丰富 英 well learned and informed
- 23、传闻异词: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为听到的传说。异辞:言辞不同。原指记录年代远近不同的事情,措辞各有所不同。后指辗转相传的事说法不一致。
- 24、传闻异辞: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为听到的传说。异辞:言辞不同。原指记录年代远近不同的事情,措辞各有所不同。后指辗转相传的事说法不一致。
- 25、不求闻达:闻:有名望。达:显贵。指不想居高位有名声。
- 26、山阳闻笛:比喻沉痛怀念故友。
- 27、耳闻目睹: 耳闻目睹ěrwén-mùdǔ (1)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例 耳闻目睹,司空见惯 英 what one sees and hears
- 28、耳闻眼睹:谓私下里的秘密言谈有可能被人听到而泄露。参见:[[隔墙有耳]]
- 29、多闻阙疑: 多闻阙疑duōwén-quèyí (1) 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例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论语·为政》 英 to hear much and reject the doubtful points;be well-informed and suspend judgment on things in doubt
- 30、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31、惊闻噩耗: 突然听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 32、遐迩闻名: 遐迩闻名xiá’ěr-wénmíng (1) 远近都知名。形容出名。亦作“名闻遐迩” 英 be well-known far and near
- 33、遐迩闻明: 九寨沟是~的自然风景区 遐迩闻明,读音为xià ěr wén míng,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远近闻名。
- 34、名闻遐迩: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 35、声闻遐迩:佛教中指在佛祖亲自教化下证四谛之理、得佛门圣道的弟子。
- 36、遐尔闻名:形容名声大,远近都知道。
- 37、耳闻目染: 耳闻目染ěr wén mù rǎn (1) 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例 终日耳闻目染,不学自会三分 英 be unconsciously influenced by what one frequently hears and sees
- 38、耳闻眼见: 1.见"耳闻目见"。
- 39、耳闻目击: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40、耳闻则诵: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 41、耳闻目览: 1.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 42、耳闻目见: 1.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 43、寡闻少见: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 44、罕闻寡见:见识不广,知识有限。
- 45、骇人闻见: 见“骇人视听 ”。
- 46、骇人闻听: 见“骇人听闻 ”。
- 47、舋闻罕漫:昏暗不明貌。
- 48、衅闻罕漫:不明貌。
- 49、晋惠闻蛙: 晋惠帝昏庸愚暗,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见《晋书•惠帝纪》。后因以“晋惠闻蛙”喻愚蒙寡识。
- 50、新闻记者: 采访和撰写、报道新闻的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专职人员。
- 51、洽闻强记: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52、令闻嘉誉:意思是对有功德的人记载其功绩,进爵嘉奖。
- 53、久闻大名: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
- 54、柳浪闻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
- 55、謏闻之陋:謏闻:小有名声。仅有小小的名气,学识很浅陋
- 56、风闻论事: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 57、新闻审判: “新闻审判”又名“媒介审判”,原初是西方新闻传播法中的一个概念,意指新闻媒介报道正在审理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侵犯人权的现象,这种现象多数是发生在刑事案件报道中。
- 58、洽闻博见:犹博闻强识。谓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59、广闻见洽: 词 目 广闻见洽发 音 guǎng wén jiàn qià 释 义 洽:广博。看的广,听的多。
- 60、新闻侵权:怪异的、无根据的传闻。
- 61、风闻言事: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 62、朝闻夕死: ◎朝闻夕死zhāowén-xīsǐ
- 63、遗闻琐事:意思是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64、逸闻琐事:指世人不大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 65、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wàng-wén-wèn-qiè (1) 指望色、闻声、问状、切脉,是中医四诊要诀 例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古今医统》 英 watch ,hear, ask and touch—a diagnosis method
- 66、不闻不问: 不闻不问bùwén-bùwèn (1) 置身事外,不想闻其事亦不问其事 例 最好的态度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 英 pass over in silence;be indifferent;shut one's eyes to
- 67、不相闻问: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 68、见见闻闻: 1.看到曾经看过的,听到曾经听过的。谓接触熟悉的事物。
- 69、名闻利养:佛教语。谓名声远闻与以利养身。
- 70、区闻陬见: 谓见闻狭陋。
- 71、声闻过情: 声闻过情shēngwén-guòqíng (1) 声闻:名誉。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 英 the facts don’t quite correspond to one’s reputation
- 72、喜闻乐见: 喜闻乐见xǐwén-lèjiàn (1) 爱听,喜欢看 英 love to see and hear (2) 喜欢 例 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英 love
- 73、新闻人物: 具有新闻价值、可以引起社会注意的人物。
- 74、一闻千悟: 形容悟性极高。谓略一指点,即完全瞭悟。
- 75、朝闻夕改: 朝闻夕改zhāowén-xīgǎi (1) 早上听见自己的过失,晚上就改正 英 one heard in the morning and amended in the evening
- 76、朝闻夕没: ◎朝闻夕没cháo wén xī méi
- 77、謏闻浅说:謏闻:小有名声。小有名声,学识浅陋。
- 78、腥闻在上: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
- 79、厌闻饫听: 谓充分听取。
- 80、饫闻厌见:饫闻:饱闻;厌见:饱见。指见闻甚多。
- 81、逸闻趣事:闻,听见的事情。指世人不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 82、逸闻轶事:逸、轶:散失,失传。指流传在外未经官家史书记载的传闻或事情。
- 83、遗闻逸事:意思是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84、耳虚闻蚁:指身体虚弱
- 85、轶闻遗事: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86、轶闻趣事: 世人不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 87、遗闻轶事: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88、趣闻轶事: 世人不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 89、新闻轶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和一些人们所不知道,正史少有记载的事迹。
- 90、饫闻习见: 《燕喜亭记》
- 91、令闻广誉:美好的名声,很大的荣誉
- 92、愿闻其详: 愿闻其详,读音yuàn wén qí xiáng,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带有请求说明的意味。
- 93、风闻奏事:风闻 fēngwén 传闻得知
- 94、耳闻能详:听得非常熟悉,以致能详尽的说出来。
- 95、博闻彊志: 同“博闻彊识”。《荀子·解蔽》:“博闻彊志,不合王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彊志,明於治乱。”
- 96、博闻彊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97、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以图片、文字为媒介,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 98、浅闻小见: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 99、声闻九皋:意思是比喻负有盛名,为世人所称誉。
- 100、奇闻趣事: 有趣味的事。
闻结尾的词语
更多- 1、饱闻:犹多闻。
- 2、报闻: 封建时代,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 泛指天子批答。
- 3、备闻:尽知。
- 4、徧闻:全都闻知。
- 5、表闻:上表申闻于上。
- 6、并闻:一并告知。
- 7、禀闻:谓得知下级报告。
- 8、博闻:多闻,见闻广博。
- 9、布闻: 1.传布。 2.指向上传报。
- 10、陈闻:陈述上闻。
- 11、丑闻: 丑闻chǒuwén (1) 有关丑事的传闻或消息 例 当丑闻公开出来后,她就觉得不能容忍了 英 scandal
- 12、创闻:犹罕闻,罕见。
- 13、达闻: 1.传闻。 2.传递消息。
- 14、登闻:犹上达。 '登闻鼓院'的省称。晋以来有登闻鼓之设﹐宋景德四年置登闻鼓院﹐专掌臣民奏章。明以后置于通政院。'登闻鼓'的省称。
- 15、独闻: 独立辨听。
- 16、睹闻:谓亲见亲闻。
- 17、钝闻: 1.亦作"钝闵"。 2.昏昧﹐不明事理。
- 18、多闻: 多闻duōwén (1) 见多识广 例 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 英 well-informed;erudite
- 19、耳闻: 耳闻ěrwén (1) 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例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闻 英 hear of (about)
- 20、访闻:查知﹔查访并报闻。
- 21、方闻:博洽多闻。指博洽多闻之士。 见'方闻科'。
- 22、绯闻: 绯闻fēiwén (1) 桃色新闻 例 红姑进入电影圈几年,没传出任何绯闻 英 pink news
- 23、奉闻:敬词。告知。
- 24、讣闻: 讣闻fùwén (1) 向亲友报丧的通知,多附有死者的事略 英 obituary(notice)
- 25、敷闻:犹布闻。使名声远扬。
- 26、服闻: 1.习闻﹐熟闻。
- 27、赴闻: 1.报丧;亦指报丧的文告。
- 28、寡闻: 寡闻guǎwén (1) 见闻不广 例 孤陋寡闻 英 have seen not much and heard little
- 29、瑰闻: 1.亦作"瑰闻"。 2.奇闻。
- 30、骇闻: 犹言骇人听闻。
- 31、罕闻:很少听到。
- 32、好闻: 好闻hǎowén (1) 气味闻着很香 例 这种香波好闻 英 pleasant smell
- 33、秽闻: 秽闻huìwén (1) 污秽淫乱的丑闻 例 此公好传秽闻 例 秽闻四播 英 ill repute;reputation for immorality
- 34、记闻:记述所闻。 记事与见闻。
- 35、嘉闻:亦作'嘉问'。问,通'闻'。美名;好声誉。
- 36、简闻:谓所闻不详。
- 37、讲闻:讲求听闻。
- 38、接闻:本人直接听到。
- 39、近闻: 近闻jìnwén (1) 最近若干年来的逸闻逸事 英 recent years’ anecdotes
- 40、警闻:危急的消息。
- 41、旧闻: 旧闻jiùwén (1) 指过去发生的事情,特指掌故、逸闻、琐事等 英 old anecode or event
- 42、具闻:皆已知悉。
- 43、据闻:据闻(jù wén),听说;据说。
- 44、浪闻:随便传播。
- 45、令闻:美好的名声。
- 46、领闻:犹美名。领,通"令"。
- 47、瞑闻: 1.隐约听见。
- 48、某闻:古文中我听说的意思。
- 49、剽闻: 1.传闻。 2.引申作谦辞,犹言窃闻。
- 50、瞥闻:偶尔听到;忽闻。
- 51、铺闻:广泛传播。
- 52、启闻:禀报、报告
- 53、洽闻:多闻博识。
- 54、仁闻:仁爱的名声。
- 55、稔闻: 1.犹素闻。
- 56、赡闻:博闻。
- 57、申闻:谓以文状呈达上官。
- 58、升闻: 上闻。
- 59、式闻:指名望。
- 60、耸闻:耸动听闻。
- 61、诉闻:犹诉说。
- 62、夙闻:早知道;素所知闻。
- 63、素闻:一向听说。
- 64、琐闻: 琐闻suǒwén (1) 琐碎的传闻或新闻 英 scrap of information;bits of news
- 65、腾闻:上闻﹐使皇帝或朝廷闻知。
- 66、逖闻:在远处听到。表示恭敬。
- 67、条闻: 列举上报。
- 68、听闻: 听闻tīngwén (1) 听的活动 例 骇人听闻 英 hear (2) 指听到的内容 例 以广听闻 英 what one has heard
- 69、玩闻:谓沉溺。
- 70、翫闻: 谓沉溺。
- 71、惘闻:好像没听到。
- 72、微闻: 1.隐约听到。 2.稍稍嗅到。
- 73、侧闻:从旁听到。
- 74、传闻: 传闻chuánwén (1) 听到流传 例 传闻说你将同她结婚 英 it is said (2) 通过多人才了解 英 hearsay (3) 辗转流传的消息 例 传闻多失 英 rumor
- 75、大闻:大名声。
- 76、佚闻:逸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 77、发闻: 1.传播;显扬。 2.犹闻名﹐传扬名声。 3.发声使人听到。
- 78、风闻: 风闻fēngwén (1) 传闻得知 例 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汉书·南粤王赵佗传》 例 风闻局长因受贿判刑了 英 learn through hearsay;get wind of
- 79、高闻:敬称他人的所见所闻。
- 80、合闻:犹洽闻。见闻广博。
- 81、国闻: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
- 82、奇闻: 奇闻qíwén (1) 惊奇动听的趣闻 例 千古奇闻 英 fantastic story
- 83、浅闻: 1.寡闻,所闻不广。 2.谓粗浅的见闻。
- 84、见闻: 见闻jiànwén (1) 看到听到的情况 英 information;knowledge;what one sees and hears
- 85、寖闻:逐渐听闻。
- 86、流闻: 辗转传闻;流播。 指传闻之事。
- 87、名闻:名声。 犹闻名。
- 88、难闻: 难闻nánwén (1) 气味不好,令人难受 例 一股难闻的气味 英 smell unpleasant
- 89、清闻: 犹清名。
- 90、上闻: 1.向朝廷呈报。 2.古赐爵名。亦称"上闻爵"。
- 91、声闻: 1.亦作"声问"。 2.音信。 3.名声。
- 92、熟闻:经常听到。
- 93、宿闻: 1.早已知闻。 2.陈旧的见闻﹑知识。
- 94、所闻: 1.所听到的;所知道的。
- 95、污闻: 1.亦作"污闻"。 2.指玷污耳朵的听闻。
- 96、无闻: 无闻wúwén (1) 没有名声;没有成名 例 默默无闻 英 inglorious (2) 指耳聋 例 耳无闻,目无见 英 deaf
- 97、习闻: 1.常闻。
- 98、显闻:显着而为世所闻知。
- 99、相闻: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 互通信息;互相通报。
- 100、想闻:想望,仰慕。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9
- 繁体聞
- 五笔UBD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2) 同本义闻,知声也。——《说文》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史记·项羽本纪》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4) 听说;知道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其闻道也。——唐· 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不可得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5) 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6) 接受 。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7) 传布,传扬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王维《老将行》(8) 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9) 报告上级。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10) 趁,乘 。如:闻早(趁早,赶早)(11) 闻名,出名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12) 嗅;嗅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13) 又如:自不可闻(14) 通“问”。询问;问候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名词(1) 知识;见闻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 又如:闻见(见闻)(3) 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4) 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5) 声望;威望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草野之无闻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6) 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