儁才
拼音:jùn cái
注音:ㄐㄨㄣˋ ㄘㄞˊ

儁才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儁材'。
卓越的才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儁材”。卓越的才智。

《管子·立政》:“凡孝悌忠信,贤良儁材,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什伍以復于游宗。”
《左传·宣公十五年》:“怙其儁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
《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宽中有儁材,以博士授太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林下诸贤各有儁才。”
明张居正《与吴川楼给谏》:“公儁才逸气锋颖秀拔,不惟脱颖全楚,实亦絶尘海内。”

网络解释:

儁才

  • 儁才,汉语词汇。
  • 拼音:jùn cái
  • 释义: 卓越的才智。
  • 字义分解

    • 拼音jùn
    • 注音ㄐㄩㄣ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WWYM

    古同“”。

      • 拼音cái
      • 注音ㄘㄞ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TE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