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
拼音:yǐ mào qǔ rén
注音:一ˇ ㄇㄠˋ ㄑㄨˇ ㄖㄣˊ
词性: 成语

以貌取人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以貌取人yǐmào-qǔrén

(1) 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才能

a book by its cover judge people by naeural appearance

引证解释:

⒈ 只凭外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澹臺灭明,字子羽,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 子羽受业孔门后,退而修行,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名施乎诸侯。

孔子闻之,乃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此言子羽貌恶而行高。按,《韩非子·显学》云:“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 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说与《史记》异。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二》:“至于以貌取人,虽愚夫知其不可,而谓圣人为之乎!”
郭沫若《海涛集·涂家埠四》:“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

国语词典:

以容貌的美丑作为认识、评断或任用人材的标准。《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澹台灭明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镜花缘.第一八回》:「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若以寻常老秀才看待,又是以貌取人了!」也作「以容取人」。

词语翻译

英语
to judge sb by appearances (idiom)​
德语
Leute nach dem Äußeren beurteilen
法语
(expr. idiom.)​ juger par les apparences

网络解释:

以貌取人 (词语)

  • 以貌取人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ǐ mào qǔ rén,意思是指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以貌取人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花些时间在仪表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以貌取人
    • 2、如果领导以貌取人,自然会冷落了某些有真才实学的人。
    • 3、不能以貌取人,通常看一个人特别准的是眼睛,你可以从第一眼就看出这个人的品怎么样。还可以通过平时的衣着打扮,动作等细微之处看。。。
    • 4、我们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不能以貌取人,要从本质上去评定这个人的坏。
    • 5、事实证明,以貌取人往往是要犯错误的。
    • 6、在这次旅游途中,进入购物店里,我看到了这家店员以貌取人藐视穷人见钱眼开的本性。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WY
    • 五行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 拼音mào
    • 注音ㄇㄠ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EERQ
    • 五行

    1.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2.  外表的样子:礼貌。貌合神离。道貌岸然。

    3.  外观:全貌。

    4.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5.  描绘,画像:“命工貌妃于别殿”。

    • 拼音
    • 注音ㄑㄩ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BCY
    • 五行

    (动)选取:~道|录~|可~。

    • 拼音rén
    • 注音ㄖㄣ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WWWW
    • 五行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