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
拼音:guǐ fāng
注音:ㄍㄨㄟˇ ㄈㄤ

鬼方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上古种族名。为殷周西北境强敌。
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

引证解释:

⒈ 上古种族名。为殷周西北境强敌。参阅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易》、 王国维《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

《易·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毛传:“鬼方,远方也。”
朱熹集传:“鬼方,远夷之国也。”

⒉ 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

《文选·扬雄<赵充国颂>》:“遂克西戎,还师于京; 鬼方宾服,罔有不庭。”
李善注:“《世本》注曰:‘ 鬼方,於汉则先零戎是也。’”
唐张说《将赴朔方军》诗:“恭凭神武策,远御鬼方人。”
清赵翼《苗人》诗:“莫笑鬼方陋,淳如怀葛民。”

国语词典:

古称荒远的国家。文献上所指不一,有:(1)​ 西戎。见《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2)​ 周荆、楚之地。见惠栋《九经古义》。(3)​ 今贵州之地。见清《一统志》。(4)​ 今陕西省西北一带。春秋时狄人居此,姓隗,隗即鬼也。见王国维《观堂集林》。

网络解释:

鬼方

  • 史载,鬼方是商周时居于我国西北方的部落,源自曾与轩辕黄帝联姻的氏族−大隗氏。其活动载于《汲冢周书》、《易经》、《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辞中。
  • 那时,漠南地区多次发生讨伐鬼方的大规模战争,甲骨卜辞载“鬼方易”,即鬼方向远方逃走或迁走。本世纪以来,经我国、原苏联、蒙古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证明鬼方迁到了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
  • 字义分解

    • 拼音guǐ
    • 注音ㄍㄨㄟ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QCI
    • 五行

    (1)(名)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2)(名)骂人的话:烟~|讨厌~|胆小~。

    (3)(形)躲躲闪闪;不光明:~头~脑|~~祟祟。

    (4)(名)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心里有~。

    (5)(形)恶劣;糟糕(限做定语):~天气|这~地方连棵草都不长。

    (6)(形)〈口〉机灵(多指小孩儿或动物)。

    (7)(名)二十八宿之一。

    • 拼音fāng
    • 注音ㄈㄤ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N
    • 五行

    (1)(名)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正~形。

    (2)(名)乘方:平~。

    (3)姓。

    (4)(名)方向:东~。

    (5)(名)方面:正~。

    (6)(名)地点、地区:~言。

    (7)(名)方法:药~。

    (8)(形)正直:品行~正。

    (9)(副)正在;正当:~才。

    (10)(量)用于方形东西:几~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