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
拼音:qín pí
注音:ㄑ一ㄣˊ ㄆ一ˊ

秦皮的意思

词语解释:

秦皮qínpí

(1) 小叶白蜡树的树皮,中医入药,有解热、镇痛等作用

ash bark

网络解释:

秦皮

  • 秦皮,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味苦、涩,性寒。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热毒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 字义分解

    • 拼音qín
    • 注音ㄑㄧㄣ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DWTU

    (1)(名)周朝国名;在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2)(名)朝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秦始皇嬴政所建。

    (3)(名)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4)(名)(Qín)姓。

    • 拼音
    • 注音ㄆㄧ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HCI
    • 五行

    (1)(名)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麦~。

    (2)(名)(~子)皮革或毛皮:~包|~箱|~袄。

    (3)(名)(~儿)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儿。

    (4)(名)表面:地~|水~儿。

    (5)(名)(~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粉~儿|豆腐~儿。

    (6)(形)有韧性的:~糖。

    (7)(形)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了;吃起来不香。

    (8)(形)顽皮;调皮。

    (9)(形)由于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名)指橡胶:橡~|筋~。(P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