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之鼈
拼音:wèng zhōng zhī biē

瓮中之鼈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无法脱逃之物。

引证解释: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无法脱逃之物。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说岳全传》第七六回:“这几个小南蛮,只算得个瓮中之鳖,不消费僧家大力,管教他一个个束手就缚。”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五章:“在这里,乡村包围据点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日伪军已成了瓮中之鳖。”

字义分解

  • 拼音wèng
  • 注音ㄨㄥ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WCGN
  • 五行

(1)(名)一种盛水、酒等的陶器。

(2)姓。

  • 拼音zhōng,zhòng
  • 注音ㄓㄨㄥ,ㄓㄨㄥ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KHK
  • 五行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biē
  • 注音ㄅㄧㄝ
  • 笔划23
  • 繁体
  • 五笔UMIV

同“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