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
拼音: | lì xiàn |
注音: | ㄌ一ˋ ㄒ一ㄢˋ |
词性: | 动词 |
立宪的意思
词语解释:
立宪
(1) 君主国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制度的政体
英
引证解释:
⒈ 制订宪法。亦特指实行议会制度的君主国家制订约束君主权力的宪法。
引《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三十二年七月,下詔预备立宪。”
陶成章《龙华会章程》:“立宪实在有弊病:无论什么君主立宪、共和立宪,总不免於少数人的私意,平民依旧吃苦。”
国语词典:
制定《宪法》。
如:「我国在经过重重困难之后才得以完成立宪,实行民主政治。」
网络解释:
立宪
- 1、无法不看见张立宪、何书光这帮子精锐,在发了狂的火力,在我们还从未见识过的密集射界中抽搐,摔倒,南天门的每一个火力点都以每分钟数百发的速度喷吐着弹丸,年青人洒尽自己的血,但甚至无缘踏上西岸的土地。
- 2、或以“完全”的立宪面目来取信于民,笼络人心,缓和统治危机。
- 3、路透社评价,荷兰是君主立宪国,女王却发挥不小作用。
- 4、这部分人成为留日学生中的立宪派。
- 5、有人“竞言武事”,认为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有人提出“制造商估立宪国会之说”,主张必须发展商业,实现立宪国会制。
- 6、从技术上讲,君主立宪制只是一个特定类型的君主制。
字义分解
- 拼音lì
- 注音ㄌㄧˋ
- 笔划5
- 繁体立
- 五笔UUUU
(1)(动)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
(2)(形)直立的。
(3)(动)建立;制定。
(4)(动)指君主即位。
(5)(动)存在;生存。
(6)(副)立刻。
(7)(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