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券
拼音:jiè quàn
注音:ㄐ一ㄝˋ ㄑㄨㄢˋ

借券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借据。 2.指国家或企业为筹款而发行的有价证券。

引证解释:

⒈ 借据。

清李渔《慎鸾交·债饵》:“少不得是张借券。”

⒉ 指国家或企业为筹款而发行的有价证券。

郑观应《盛世危言·国债》:“闻中国借券,中外人争购之,每股九十五磅,有涨至一百零四五磅者。”

国语词典:

借贷财物的凭证,由出借人保存。《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有人欠先君银钱的,娄老伯见他还不起,娄老伯把借券尽行烧去了。」也作「借据」、「借字」。

网络解释:

借券

  • jiè quàn ㄐㄧㄝ ˋ ㄑㄨㄢˋ
  • 借券
  • (1).借据。 清 李渔 《慎鸾交·债饵》:“少不得是张借券。”
  • (2).指国家或企业为筹款而发行的有价证券。 郑观应 《盛世危言·国债》:“闻 中国 借券,中外人争购之,每股九十五磅,有涨至一百零四五磅者。”
  • 借券的近反义词

    • 1、手续费费率及以年百分率揭示之借券费率。
    • 2、闻中国借券之股份,中外人争购之,每股九十五磅有涨至一百零四五磅者。
    • 3、“余下的一千四百五十两,既不现成,这样一个厚交,弟岂肯过为逼勒,情愿将原约撤回,另立一纸借券,只求改日如数见赐。
    • 4、恶奴等回来,枝上添叶,激得马强气冲牛斗,立刻将先生交前任太守,说他欠银五百两,并有借券为证。 
    • 5、赧王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 6、小继无奈,只得写下借券与他二人,明日交银。

    字义分解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WAJG

    (1)(动)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图书馆~书|跟人~钱。

    (2)(动)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给别人使用;借出:~书给他|~钱给人。

    (3)(动)假托:~故|~端。

    (4)(动)凭借:~手(假手)。

    • 拼音quàn,xuàn
    • 注音ㄑㄩㄢˋ,ㄒㄩㄢ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UDVB
    • 五行

    quàn

    1.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债券。国库券。入场券。证券。稳操胜券。

    xuàn

    1. 〔拱券〕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