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借
拼音:dài jiè
注音:ㄉㄞˋ ㄐ一ㄝˋ

贷借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借贷;借债。 2.宽恕。

引证解释:

⒈ 借贷;借债。

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
郭沫若《行路难》下篇二:“贷借生活在后面压迫着的威力,想到山里来做些文章。”

⒉ 宽恕。

《南史·王藻传》:“又窃闻诸主聚集,唯论夫族,缓不足为急者法,急则可为缓者师。更相扇诱,本其恒意,不可贷借,固实常辞。”

国语词典:

金钱物品的借出与贷入。如甲向乙借款,则乙为贷主,甲为借主。

网络解释:

贷借

  • 贷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ài jiè,意思是借贷;借债。
    • 1、初中生欠高利贷借贷两千周息两千。 
    • 2、次贷借款人为大伤脑筋的贷款所吸引,在前两年利息率低,在贷款的其余时间急剧跳升。
    • 3、贷借与欠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 4、耕畜借贷是高利贷借贷用于生产领域的一种,因此,它既有残酷的剥削性,又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5、钱既不可以出借,也不可以向人贷借。若是出借,不但失去金钱更会失去了朋友;若是借来,便失去节俭的意义了。莎士比亚。
    • 6、借方与贷方签本有价证券贷借协议,使其成为双方之间一正式的可实施的协议。

    字义分解

    • 拼音dài
    • 注音ㄉㄞ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AMU
    • 五行

    (1)(动)借入或借出:~款。

    (2)(动)推卸:责无旁~。

    (3)(动)宽恕:严惩不~。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WAJG

    (1)(动)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图书馆~书|跟人~钱。

    (2)(动)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给别人使用;借出:~书给他|~钱给人。

    (3)(动)假托:~故|~端。

    (4)(动)凭借:~手(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