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书
拼音:fàn shū
注音:ㄈㄢˋ ㄕㄨ

梵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梵字。 2.指佛经。

引证解释:

⒈ 梵字。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固步覘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
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五:“﹝浄曇﹞以宸奎阁所藏仁宗御书诣行在。所献书凡五十三轴,字体有三:一曰真书,二曰飞白,三曰梵书。”

⒉ 指佛经。

元子温《题画》诗:“曾向流沙取梵书,草龙珠帐满征途。”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梵书多鬻於昭庆寺。书贾皆僧也。”

国语词典:

印度婆罗门教最古老经典,吠陀的各种无韵体的评注。约在西元前九百年至前七百年间编纂成书。是现存有关印度礼仪史的最古老资料。

网络解释:

梵书

  • 梵书(天城体或译为净行书)是古印度的一种宗教文献。
  • 字义分解

    • 拼音fàn
    • 注音ㄈㄢ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SSMY
    • 五行

    (名)梵语“梵摩”的省称;意思是清静;常指关于佛教的:~宫|~刹。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NHY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