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恶劝善
拼音:chéng è quàn shàn
注音:ㄔㄥˊ ㄜˋ ㄑㄨㄢˋ ㄕㄢˋ
词性: 成语

惩恶劝善的意思

词语解释:

惩:惩处,处罚。劝:勉励。惩戒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也作“劝善惩恶”。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惩劝”。

语本《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春秋》之义也,以惩恶劝善为先。”
宋龚鼎臣《东原录》:“《诗》者或逸乐而兴,或悲哀而作,内经夫妇,外正君臣,虽孤愤必申,虽舆言必达,惩恶劝善之理於是乎明;感新怀旧之情於是乎见。”
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所谓文学上的人道主义,当然不是庸俗的普渡众生,也不是惩恶劝善。”
《后汉书·仲长统传》:“信赏罚以验惩劝,纠游戏以杜姦邪。”
《旧唐书·于志宁传》:“大小咸书,善恶俱载,著惩劝於简牘,垂褒贬於人伦。”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物质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因亦日趣於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乂安。”

国语词典:

语本《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对邪恶惩戒,以劝勉人为善。

网络解释:

惩恶劝善

  • 惩恶劝善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héng è quàn shàn,意思是指惩罚恶人,劝他向善,出自《左传·成公十四年》。
  • 惩恶劝善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这部小说通过离奇的故事情节进行惩恶劝善
    • 2、过去虽然也经常采用各种方式惩恶劝善,但收效甚微。
    • 3、惩恶劝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4、他惩恶劝善的善举令人感动和佩服。
    • 5、李靖严于治军,赏罚分明,不避亲疏与仇雠,以惩恶劝善,激励将士。
    • 6、总之,扶正祛邪,激浊扬清,锄伪显真,惩恶劝善,是杂文的基本功能。

    字义分解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GHN
    • 五行

    (1)(动)处罚:~办|~处(chǔ)|~治。

    (2)(动)〈书〉警戒。

    • 拼音è,wù,ě,wū
    • 注音ㄜˋ,ㄨˋ,ㄜˇ,ㄨ
    • 笔划10
    • 繁体惡、噁
    • 五笔GOGN
    • 五行

    è

    1. 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2.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

    1. 讨厌,憎恨,与“好(hào)”相对:可恶。厌恶。好(hào)恶。

    ě

    1.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2. (噁)

    1.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2.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

    • 拼音quàn
    • 注音ㄑㄩㄢ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CLN
    • 五行

    (1)(动)讲明事理;使人听从:~导|~解。

    (2)(动)勉励:~勉。

    • 拼音shàn
    • 注音ㄕㄢ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DUK
    • 五行

    (1)(形)善良;慈善:~举|~事。

    (2)(形)善行;善事:行~。

    (3)(形)良好:~策|~本。

    (4)(形)友好;和好:友~|亲~。

    (5)(形)熟悉:面~。

    (6)(形)办好;弄好:~后|~始~终。

    (7)(形)擅长;长于:多谋~断。

    (8)(形)好好地:~自保重。

    (9)(形)容易;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