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头搭脑
拼音:hūn tóu dā nǎo
注音:ㄏㄨㄣ ㄊㄡˊ ㄉㄚ ㄋㄠˇ
词性: 成语

昏头搭脑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同"昏头昏脑"。

引证解释:

⒈ 同“昏头昏脑”。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戒酒歌》:“断不可昏头搭脑,终日醉醺醺。”
《宦海》第九回:“只把这位参将大人气得个昏头搭脑。”
亦作“昏头搭恼”、“昏头打脑”。 明史槃《鹣钗记·萧豪》:“他撮空佈桥,我昏头搭恼。”
老舍《骆驼祥子》九:“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昏头打脑的,脚还在门坎内,借着街上的灯光,已看见了刘姑娘。”

国语词典:

头脑昏沉糊涂。《隋唐演义.第一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宦海.第九回》:「只把这位参将大人气得个昏头搭脑,辛辛苦苦的跑了两趟广东,只换著这一套没用的咨文。」也作「昏头昏脑」、「昏头晕脑」。

网络解释:

昏头搭脑

  • 昏头搭脑,读音hūn tóu dā nǎo,汉语成语,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出自《隋唐演义》。
  • 昏头搭脑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hūn
    • 注音ㄏㄨㄣ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QAJF
    • 五行

    (1)(名)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晨~。

    (2)(形)黑暗;模糊:~暗|~黄|~花。

    (3)(形)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庸|~头~脑。

    (4)(动)失去知觉:~厥|~迷。〈古〉又同“婚”。

    • 拼音tóu,tou
    • 注音ㄊㄡˊ,ㄊㄡ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DI
    • 五行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 拼音
    • 注音ㄉㄚ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RAWK
    • 五行

    (1)(动)支架起来:~桥。

    (2)(动)抬:把桌子~进屋里。

    (3)(动)附挂:把衣服~在车把上。

    (4)(动)乘、坐:~车。

    (5)(动)凑上;加上:把这些钱~上就够了。

    (6)(动)接连、重叠:两根线~上了。

    • 拼音nǎo
    • 注音ㄋㄠ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EYBH
    • 五行

    (1)(名)(~子)人体中管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动物的脑只有管全身感觉、运动的作用:~子|~神经|~颅|~壳|~浆。

    (2)(名)脑筋:动动~。

    (3)(名)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