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默默
  • 【拼音】:  

    hūn hūn mò mò

  • 【注音】:  

    ㄏㄨㄣ ㄏㄨㄣ ㄇㄛˋ ㄇㄛˋ

  •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昬昬嘿嘿

  • 【简拼】:  

    HHMM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①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谓至道难见莫测。②迷糊,不知所以。

  •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 语法:

    昏昏默默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 示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出门正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

  • 近义词:

    迷迷糊糊

    • 1、只在那冥冥杳杳昏昏默默之中……
    • 2、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 3、子之问也,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而精,乃可长生。 
    • 4、随着一阵刺耳的摩擦声,赵枢推门走进大殿,却见昏昏默默,杳杳冥冥,半点火烛略照,丝丝青烟弥漫。
    • 5、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 6、宇宙间昏昏默默,洪荒内杳杳冥冥。

    字义分解

    • 拼音hūn
    • 注音ㄏㄨㄣ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QAJF
    • 五行

    (1)(名)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晨~。

    (2)(形)黑暗;模糊:~暗|~黄|~花。

    (3)(形)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庸|~头~脑。

    (4)(动)失去知觉:~厥|~迷。〈古〉又同“”。

    • 拼音
    • 注音ㄇㄛˋ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LFOD
    • 五行

    (1)(动)不说话;不出声:~读|~坐|~祷。

    (2)(动)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