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症
拼音: | hán zhèng |
注音: | ㄏㄢˊ ㄓㄥˋ |
寒症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寒症
(1) 中医指畏寒、不怕热、手足冷、不口渴、腹泻、脉搏迟缓等综合症状
英
引证解释:
⒈ 中医指感受寒邪,或机体机能低下而出现的症状。表现为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苔白而滑润,脉沉迟等。
引《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谁知刘璞因冒风之后,出汗虚了,变为寒症,人事不醒,十分危篤。”
国语词典:
中医把患者口不渴、畏寒、不怕热、手足冷、腹泻、脉象沉迟、舌苔白滑等症状称为「寒症」。
网络解释:
寒症
- 1、有罗刹夫人之称的霍小玉因为练功走火入魔,患了恐寒症,一旦发作,浑身僵硬,非吸食活物鲜血不可,也因为此,驻颜有术,青春不老。
- 2、在除夕夜,他发明的饺子救活了饥饿的群众,不仅治了人们的伤寒症,而且耳朵的冻伤也了。
- 3、净化污染的水。污水除了有异味和难喝外,还含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引起疾病,象痢疾,霍乱,伤寒症,肝炎。
- 4、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 5、雪莲的根茎叶富含生物碱、黄酮类、多糖及还原性物质等,其花蕾更富含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有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滋阴壮阳等功效,治寒症。
- 6、对于足寒症,这是治本的方法,也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字义分解
- 拼音hán
- 注音ㄏㄢˊ
- 笔划12
- 繁体寒
- 五笔PFJU
- 五行水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