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 ruò hán chán
ㄐ一ㄣˋ ㄖㄨㄛˋ ㄏㄢˊ ㄔㄢˊ
常用成语
噤若寒蟬
JRHC
偏正式成语
噤;不能读作“jīn”;蝉;不能读作“dāo”。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噤若寒蝉与“守口如瓶”有别:噤若寒蝉多指由于害怕而不敢作声;“守口如瓶”多指由于谨慎而不肯多说。
成语意思
解释: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语法:
噤若寒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
示例:
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英语:
keep mum about
俄语:
не открывáть рот
日语:
口をつぐんで言わない
其他:
<德>schweigen wie in kalten Tagen die Zikaden--aus Angst stumm wie ein Fisch sein<法>ne pas oser souffler mot
近义词:
反义词:
- 1、人群挤满了广场,他们秩序井然,噤若寒蝉。
- 2、平日高谈阔论,但该他们说话时,却又噤若寒蝉。
- 3、在校长面前,李芳噤若寒蝉。
- 4、老将军一生气,全场立即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 5、有时沉默的确是金,有时却只是怯懦而噤若寒蝉。
- 6、道不行则隐,莫怪我噤若寒蝉,不谈国事。
字义分解
- 拼音ruò,rě
- 注音ㄖㄨㄛˋ,ㄖㄜˇ
- 笔划8
- 繁体若
- 五笔ADKF
- 五行木
ruò
1.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若。”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rě1. 〔般若〕见“般3”。
- 拼音hán
- 注音ㄏㄢˊ
- 笔划12
- 繁体寒
- 五笔PFJU
- 五行水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与噤若寒蝉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