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就
拼音:cǎo jiù
注音:ㄘㄠˇ ㄐ一ㄡˋ

草就的意思

词语解释:

底稿草拟完成。

引证解释:

⒈ 底稿草拟完成。

《东周列国志》第一〇三回:“使者去后, 樊於期草就檄文。”
孙中山《<民族主义>自序》:“《民族主义》一册,已经脱稿,《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二册亦草就大部。”
叶圣陶《倪焕之》二八:“他带着好几天前草就的乡村师范的计划,从这个集会里出来,又参加到那个集会里去,却始终没有机会提出他的计划。”

网络解释:

草就

  • 草就,读音cǎo jiù,汉语词语,指底稿草拟完成。
  • 字义分解

    • 拼音cǎo
    • 注音ㄘㄠ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JJ
    • 五行

    (1)(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青~。

    (2)(名)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干~。

    (3)(名)〈口〉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驴|~鸡。

    (4)(形)草率;不细致:潦~|字写得很~。

    (5)(名)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ɑ)汉字形体的一种:~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

    (6)(名)草稿:起~|~案。

    (7)(动)〈书〉起草:~拟。

    • 拼音jiù
    • 注音ㄐㄧㄡ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YIDN
    • 五行

    [ jiù ]

    1.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2. 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3.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