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 cǎo jīng shé
ㄉㄚˇ ㄘㄠˇ ㄐ一ㄥ ㄕㄜˊ
常用成语
打艸驚虵
DCJS
连动式成语
蛇;不能读作“sé”。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打草惊蛇和“风吹草动”;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但“风吹草动”通常指轻微的动荡和变故。
成语意思
解释: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语法:
打草惊蛇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示例:
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英语: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俄语:
ворошá пáлкой траву,вспугнуть змею
日语:
粗忽 (そこつ)をして相手 (あいて)に感 (かん)づかれている
其他:
<德>auf das Gras schlagen und die Schlange aufscheuchen<法>si l'on remue l'herbe le serpent s'enfuira
近义词:
反义词:
- 1、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打草惊蛇,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 2、他的第二个冲动是不必打草惊蛇。
- 3、你打草惊蛇了惊什么蛇?
- 4、连长告诉我们,不要打草惊蛇,要对敌人进行围攻。
- 5、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 6、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只是旁敲侧击地询问了来人几个问题。
字义分解
- 拼音dǎ,dá
- 注音ㄉㄚˇ,ㄉㄚˊ
- 笔划5
- 繁体打
- 五笔RSH
- 五行火
dǎ
1. 击,敲,攻击:打击。殴打。打杀。
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打炮。打雷。打信号。打电报。
3. 做,造:打首饰。打家具。
4. 拨动:打算盘。
5. 揭,破,凿开:打破。打井。
6. 举,提起:打灯笼。打起精神。
7. 涂抹,印,画:打蜡。打戳子。
8. 写出,开出:打证明。
9. 捆,扎:打包裹。
10. 合,结合:打伙。打成一片。
11. 获取,购取:打水。打鱼。
12. 除去:打消。打杈。
13. 定出,计算:打算。打腹稿。
14. 用,采用,使用:打比喻。
15. 玩,玩耍:打球。
16. 截,停,减,退:打住。打价儿。
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打手势。
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打交道。打短工。
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打扫。打扰。
20. 自,从:打哪儿来?
dá1. 量词,指十二个:一打铅笔。
- 拼音cǎo
- 注音ㄘㄠˇ
- 笔划9
- 繁体草
- 五笔AJJ
- 五行木
(1)(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青~。
(2)(名)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干~。
(3)(名)〈口〉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驴|~鸡。
(4)(形)草率;不细致:潦~|字写得很~。
(5)(名)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ɑ)汉字形体的一种:~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
(6)(名)草稿:起~|~案。
(7)(动)〈书〉起草:~拟。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11
- 繁体驚
- 五笔NYIY
- 五行木
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慌。吃~。
2.惊动:打草~蛇。
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了。
与打草惊蛇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