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旗
拼音:pū qí
注音:ㄆㄨ ㄑ一ˊ

扑旗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扑旂”。古代百戏节目之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扑旂”。古代百戏节目之一。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临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一红巾者弄大旗,次狮豹入场,坐作进退,奋迅举止毕;次一红巾者手执两白旗子,跳跃旋风而舞,谓之扑旗子。”
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折莫大装神弄鬼,折莫特调当扑旂。”

国语词典:

一种杂技。

网络解释:

扑旗

  • 扑旗是汉语词汇,拼音为pū qí ,意思是亦作“扑旂”。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ㄆㄨ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HY
    • 五行

    (1)(动)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进怀|香气~鼻。

    (2)(动)把全部心力用到(工作、事业等上面):一心~在工作上。

    (3)(动)拍打:~粉|鸟儿~着翅膀。

    (4)(动)扑打;进攻:~灭|~蝇|直~敌军巢穴。

    • 拼音
    • 注音ㄑㄧ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YTAW
    • 五行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