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离
拼音: | guāi lí |
注音: | ㄍㄨㄞ ㄌ一ˊ |
乖离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乖离
(1) 抵触;背离
英
引证解释:
⒈ 背离。
引《荀子·天论》:“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
《后汉书·冯异传》:“今长安坏乱, 赤眉临郊,王侯搆难,大臣乖离,纲纪已絶。”
《法苑珠林》卷九七:“妻儿角目,兄弟鬩墙,眷属乖离,亲朋隔絶。”
鲁迅《准风月谈·聪明之道》:“虽属骨肉至亲,乖离冲突,背道而驰。”
⒉ 离别;分离。
引晋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乖离即长衢,惆悵盈怀抱。”
宋欧阳修《哭曼卿》诗:“乖离四五载,人事忽焉殊。”
明陆采《明珠记·授计》:“小生伉儷乖离,此生无復相见之理。”
郭沫若《<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序》:“因文字的造型性,于是文学便自起分化,甚至生出文与语之乖离。”
国语词典:
分离。
网络解释:
乖离
- 1、骨肉相残人情乖离不过是等闲之事,在那世界的深处,一出出神志迷离、血肉横飞的秘戏正在上演。
- 2、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
- 3、虽论者乖离,或以为有善有不善,或以为无善无不善,或直以为恶,而人性之至善未尝不隐然见于搏噬、夺之中,……余尝疑汤“若有恒性”。
- 4、研究王安石的思想,不仅要避免研究者的角度与研究对象的乖离,还要厘清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 5、盖男女乖离,初非一律,所谓“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亦所谓情爱之断终,有伤食而死于过饱者,又有乏食而死于过饥者。
- 6、莫志尼索托梅约大法官,通过历史,显示卡通对儿童的暴力程度,没有乖离公认规范。
字义分解
- 拼音guāi
- 注音ㄍㄨㄞ
- 笔划8
- 繁体乖
- 五笔TFUX
- 五行木
(1)(形)不闹;听话:小宝很~;阿姨非常喜欢他。
(2)(形)伶俐;机警:这孩子嘴~|上了一次当;他也学得~多了。
(3)(形)〈书〉违反情理:有~人情。
(4)(形)不正常,指性情、行为:~戾|~谬。
与乖离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