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庸
拼音:wài yōng
注音:ㄨㄞˋ ㄩㄥ

外庸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任地方官时的政绩。

引证解释:

⒈ 谓任地方官时的政绩。

唐韩愈《沂国公先庙碑铭》:“暨暨田侯,两有文武。讫其外庸,可作承辅。”
宋叶适《除秘阁修撰谢表》:“属厌时望,积累外庸,不虚论撰之名,始副抡除之实。”

网络解释:

外庸

  • 外庸是汉语词汇,读音是wài yōng,出自《沂国公先庙碑铭》。
  • 字义分解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HY
    • 五行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 拼音yōng
    • 注音ㄩㄥ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VEH
    • 五行

    (1)(形)平凡;不高明:~才|~医|~凡|附~|昏~|平~。

    (2)(形)(动)用(用于否定式):无~细述|无~讳言|无~赘述。

    (3)(形)(助)疑问词;表示反问;岂:~有济乎|~可弃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