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fú xī |
注音: | ㄈㄨˊ ㄒ一 |
伏羲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伏羲
(1) (2852—2738 B.C.)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古帝,即太昊。《白虎通考》:“三皇者,何谓也?伏羲、神农、燧人也”。按:伏羲,亦作“伏戏”、“皇羲”、“宓牺”、“包牺”。风姓。有胜德。始画八封;造书契;教民佃、渔、畜牧。都陈。相传在位115年,传十五世,凡千二百六十载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风姓。相传其始画八卦,又教民渔猎,取牺牲以供庖厨,因称庖牺。亦作“伏戏”、“伏牺”。
引《庄子·缮性》:“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
《庄子·大宗师》:“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
汉扬雄《法言·问道》:“鸿荒之世,圣人恶之,是以法始乎伏牺而成乎尧。”
晋王嘉《拾遗记·春皇庖牺》:“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牺,亦曰伏羲。”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贾公彦疏引《孝经纬》:“伏牺之乐曰《立基》。”
唐杨炯《少室山姨庙碑》:“伏羲画卦,唯观鸟兽之文。”
清夏燮《中西纪事·猾夏之渐》:“兹著书显言:东西万国及我伏戏与中国之初人尽是邪教子孙,其辱我天下之人。”
国语词典:
古代一位皇帝。教民佃渔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粤有生民,伏羲始君。」也作「庖羲」、「庖牺」、「伏羲氏」、「伏牺」、「伏牺氏」、「宓羲」、「宓戏」、「羲皇」。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伏羲 (中华上古人文祖神)
- 1、喔——棒,咦——,你说什么,哦——,不行,当然不行,这可是人家伏羲神卦算出来的开启龙脉的最佳时间,你竟然敢怀疑伏羲族人的卜卦能力。
- 2、伏羲台是伏羲氏的生息之地,他曾于此继天立极,通德类情,开天明道。
- 3、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 4、各位哥哥,以前伏羲妖圣曾推算如果我们没有修炼到能自如收放太阳真火就处汤谷,定然会有奇祸。
- 5、伏羲是上古时候的圣贤帝王,但就算圣贤到伏羲的程度,治理国家也必须依赖贤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然后得天下大治,这是帝王欲使天下臻于大治的不二法门。
- 6、但是在汉朝人的神仙世界里,有两对神是最重要的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娲。
字义分解
- 拼音fú
- 注音ㄈㄨˊ
- 笔划6
- 繁体伏
- 五笔WDY
- 五行水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