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制
拼音:zhì zhì
注音:ㄓˋ ㄓˋ

治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治理国家的法度﹑体制。

引证解释:

⒈ 治理国家的法度、体制。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由是观之,似指立在身之名,非篤齐治制之意也。”
严复《<法意>按语》:“若夫欧美诸邦,虽治制不同,实皆有一国之民,为不祧之内主。”

网络解释:

治制

  • 治理国家的法度
  •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由是观之,似指立在身之名,非笃齐治制之意也。” 严复 《按语》:“若夫 欧 美 诸邦,虽治制不同,实皆有一国之民,为不祧之内主。”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CKG
    • 五行

    (1)(动)治理

    (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

    (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

    (4)(动)医治:~病。

    (5)(动)消灭(害虫):~虫|~蝗。

    (6)(动)惩办:~罪。

    (7)(动)研究:~学。

    (8)姓。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MHJ
    • 五行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