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治夷
拼音: | yǐ yí zhì yí |
注音: | 一ˇ 一ˊ ㄓˋ 一ˊ |
词性: | 成语 |
以夷治夷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国语词典: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明史.卷一六六.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也作「以夷伐夷」、「以夷制夷」。
网络解释:
以夷治夷
- 1、在云南与现今属缅北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王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对偏远之地的“蛮夷”。
- 2、中国擅长用“分而治之”、“以夷治夷”的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3、殖民统治罪恶滔天,其后遗症更是罄竹难书,殖民者实行的“以夷治夷”的卑劣手段直接造成不少非洲国家今日的民族矛盾,作为多民族的肯尼亚自然难以幸免。
- 4、其实,牢头掌管监仓,学员殴打学员,并不新鲜,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也是一些监狱管理犯人中惯用的“以夷治夷”之术。
- 5、到了元朝,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朝廷改羁縻州郡制为土司制,“以夷治夷”。
- 6、战前迷信所谓“万国公例”,寄希望于外国调停,“以夷治夷”;战中一再退守,避战保船,“累累错失战机”,最终打败了一场国运攸关的战争。
字义分解
- 拼音yǐ
- 注音ㄧˇ
- 笔划4
- 繁体以
- 五笔NYWY
- 五行土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 拼音yí
- 注音ㄧˊ
- 笔划6
- 繁体夷
- 五笔GXWI
- 五行土
1.平坦;平安:化险为~。
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弹。~为平地。
3.灭掉;杀尽:~灭。~族。
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四~。
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情。华~杂处。
6.姓。
与以夷治夷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