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格
拼音:cí gé
注音:ㄘˊ ㄍㄜˊ

词格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诗文的品格。 2.专指词的品格。

引证解释:

⒈ 诗文的品格。

宋苏轼《上荆公书》:“向屡言高邮进士秦观太虚,公亦粗知其人。今得其诗文数十首拜呈,词格高下,固已无逃於左右。”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李谪仙》:“东坡云:‘……近见曾子固编《太白集》,自云颇获遗亡,如《赠怀素草书歌》及《笑矣乎》数首,皆贯休以下词格。’”
《宋史·隐逸传上·魏野》:“顾词格之清新,为士流之推许。”

⒉ 专指词的品格。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词格纤靡,实始於康熙中。”

网络解释:

词格

  • 词格,汉语词汇,意思是诗词的品格。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 拼音
    • 注音ㄍㄜ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TKG
    • 五行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2.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3.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4.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5.  击,打:格斗。格杀。

    6.  推究:格致。

    7.  树的长枝。

    8.  至,来:格于上下。

    9.  感通:格于皇天。

    10.  变革,纠正:格非。

    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