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瓮
拼音: | jiǎn wèng |
注音: | ㄐ一ㄢˇ ㄨㄥˋ |
茧瓮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园客者,济阴人……常种五色香草,积十余年,服食其实,忽有五色蛾集香草上,客荐之以布,生华蚕焉,至蚕时,有一女自来助养蚕,以香草食之,得茧一百二十枚,茧大如瓮,每一茧缫六七日丝方尽。"后因以"茧瓮"指大蚕茧。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茧瓮”指大蚕茧。
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园客者, 济阴人……常种五色香草,积十餘年,服食其实,忽有五色蛾集香草上,客荐之以布,生华蚕焉,至蚕时,有一女自来助养蚕,以香草食之,得茧一百二十枚,茧大如瓮,每一茧繅六七日丝方尽。”
元谢宗可《咏物诗·纸帐》:“茧瓮有天春不老,瑶臺无夜雪生香。”
网络解释:
茧瓮
字义分解
- 拼音jiǎn
- 注音ㄐㄧㄢˇ
- 笔划9
- 繁体繭
- 五笔AJU
- 五行木
(1)(名)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通常是白色或黄色的:蚕~。
(2)同“趼”。
与茧瓮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