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伏
拼音:kè fú
注音:ㄎㄜˋ ㄈㄨˊ

克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制伏,战胜。

引证解释:

⒈ 制伏,战胜。

《秦併六国平话》卷中:“﹝朱亥﹞闻得燕丹被秦始皇克伏,取了燕丹首级,进上十车金宝。”
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网络解释:

克伏

  • 制伏,战胜。《秦并六国平话》卷中:“﹝ 朱亥 ﹞闻得 燕丹 被 秦始皇 克伏,取了 燕丹 首级,进上十车金宝。”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ㄎㄜ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DQB
    • 五行

    (1)(动)攻破;攻下据点;战胜。

    (2)(动)能:~勤~俭|不~分身。

    (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

    (4)(动)消化:~食。

    (5)(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

    (6)(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7)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DY
    • 五行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