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牛
拼音:huǒ niú
注音:ㄏㄨㄛˇ ㄋ一ㄡˊ

火牛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语本《史记.田单列传》:'﹝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

引证解释:

⒈ 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

语本《史记·田单列传》:“﹝田单﹞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 燕军夜大惊。”
宋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火牛入燕垒,燧象奔吴军。”
《元史·按竺迩传》:“夔夜驱火牛,突围出奔。”

⒉ 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

《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
胡三省注:“火牛,缚草为之,爇以烧敌。”

网络解释:

火牛 (汉语词汇)

  • 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的牛,最早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
    • 1、战国时候,齐将田单利用“火牛阵”大破燕军。
    • 2、紧跟在火牛阵后面的,是日军的波状部队。
    • 3、用红色的火炬树表示火,用象形的牛角表示火牛,一幅火牛阵图跃然园中。
    • 4、《黄金台求贤》、《孙庞斗智》、《火牛出阵》。
    • 5、之后火牛阵田单破燕,使即墨古城名垂青史。
    • 6、他握手成拳,雷光缠绕其上,身躯划着弧线迫近隐火牛

    字义分解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 拼音niú
    • 注音ㄋㄧㄡ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HK
    • 五行

    [ niú ]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