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兵
拼音: | gōng bīng |
注音: | ㄍㄨㄥ ㄅ一ㄥ |
弓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宋元间负责地方巡逻﹑缉捕之事的兵士。属巡检司。明清因之。
引证解释:
⒈ 宋元间负责地方巡逻、缉捕之事的兵士。属巡检司。 明清因之。参见“弓手”。
引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我领着众弓兵,不问那里赶将去。”
《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前面梅岭好生僻静,虎狼劫盗极多,不如就老夫这里安下孺人,官人自先去到任,多差弓兵人等来取却好。”
《清史稿·食货志一》:“凡衙署应役之皁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皆为贱役。”
国语词典:
原为元朝时专门负责治安的人员,后泛指捕快。
网络解释:
弓兵 (汉语词语)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3
- 繁体弓
- 五笔XNGN
- 五行木
(1)(名)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箭|弹~|左右开~。
(2)(名)(~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儿。
(3)(名)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
(4)(量)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
(5)(动)使弯曲:~背|~着腰|~着腿坐着。
(6)(Gō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