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拼音:guó shì
注音:ㄍㄨㄛˊ ㄕˋ

国势的意思

词语解释:

国势guóshì

(1) 一个国家发展的总态势;国力

国势衰微
national power;national situation at a given moment

引证解释:

⒈ 国家的自然地理形势。

《管子·山至数》:“桓公问管子曰:‘请问国势。’ 管子对曰:‘有山处之国,有汜下多水之国,有山地分之国,有水泆之国,有漏壤之国。此国之五势,人君之所忧也。’”

⒉ 国家的权力或政治形势。

《后汉书·天文志中》:“是时, 安帝未临朝, 邓太后摄政, 邓騭为车骑将军,弟弘、悝、閶皆以校尉封侯,秉国势。”
宋黄庭坚《次韵子由绩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国》:“天聪四门闢,国势九鼎定。”

国语词典:

国家的实力或形势。

网络解释:

国势 (小说)

  • 《国势》是一部连载中的清史民国穿越小说,讲述了一个穿越者挽救旧中国的故事。题材新颖,激发出隐藏在读者内心深处的民族感情,让人看了心血澎湃。
  • 国势 (汉语词汇)

  • 国势,汉语词汇。
  • 拼音:guó shì
  • 释义:1、国家的自然地理形势。2、国家的实力或形势。
  • 国势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士无气节,则国势奄奄以就尽。
    • 2、最终在外国势力和印尼右派势力的合谋下,他被逼下台,并在幽禁中抑郁而终。
    • 3、仲雍生性怯懦,国势渐弱,吴则挟持其废弃周礼,效法吴俗——剪断长发,裸露上身,刻上花纹作为装饰。
    • 4、但其后继者奉此为基本国策,遵从不变,则又导致了冗兵坐食,战力积弱,国势日衰,致使两末百万兵将,在与辽、西夏、金的抗衡中屡遭失败,最终为起于漠北的元朝所灭。
    • 5、战国时期,楚襄王统治楚国时,国势不振。
    • 6、依赖祖辈培植的深厚根基,秦始皇率领秦国势如破竹,无往不胜。

    字义分解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GYI
    • 五行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VYL
    • 五行

    (1)(名)势力:权~。

    (2)(名)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如破竹。

    (3)(名)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

    (4)(名)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趋~|局~。

    (5)(名)姿态:手~。

    (6)(名)雄性生殖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