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甲
拼音:huǒ jiǎ
注音:ㄏㄨㄛˇ ㄐ一ㄚˇ

火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明代户籍制度的单位。亦指户甲之长。

引证解释:

⒈ 明代户籍制度的单位。亦指户甲之长。

明祝允明《猥谈·无故之死》:“明日内旨取看,火甲觅丐与儿,皆亡矣。”
《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李知县﹞併责令地方火甲,跟同西门庆家人,即将尸烧化讫来回话。”
《明史·循吏传·李骥》:“河南境多盗, 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

国语词典:

负责巡逻的人。

网络解释:

火甲

  • 火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uǒ jiǎ,指明代户籍制度的单位,亦指户甲之长。出自《猥谈·无故之死》。
  • 字义分解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 拼音jiǎ
    • 注音ㄐㄧㄚ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LHNH

    (1)(名)天干的第一位。参看〔干支〕。

    (2)(动)居第一位:~等|桂林山水~天下。

    (3)(名)(Jiǎ)姓。

    (4)(名)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龟~。

    (5)(名)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

    (6)(名)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装~车。

    (7)(名)旧时的一种户口编制;参看〔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