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兵
拼音: | tǔ bīng |
注音: | ㄊㄨˇ ㄅ一ㄥ |
土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地方兵。
引证解释:
⒈ 地方兵。
引《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渝关﹞旧置八防御军,募土兵守之……土兵皆自为田园,力战有功则赐勋加赏。”
《水浒传》第二四回:“武松道:‘教嫂嫂生受, 武松寝食不安;县里拨一个土兵来使唤。’”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十二:“选民丁之壮者编成什伍,号为土兵。”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而后知明人之徵土兵,亦犹本朝之募乡勇。”
国语词典:
地方兵。
网络解释:
土兵 (中国宋代地方性兵种)
字义分解
- 拼音tǔ
- 注音ㄊㄨˇ
- 笔划3
- 繁体土
- 五笔FFFF
- 五行土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与土兵相关的词语